QQ在线客服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互联网络

IBM收购红帽成混合云头号供应商欲改变云计算的格局

2019-09-23 11:48 来源: 网络 编辑: 等等 浏览(865)人   

  IBM收购红帽成混合云头号供应商,并且表示这会彻底改变云计算的格局。回看过往,经过多年的发展,云计算的市场格局已经基本确定,过去几年中,云计算三巨头AWS、微软和谷歌在数据中心等资本上累计支出已经超过了2000亿美金,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在产品形态基本已经确定的现在,巨头的每一笔钱都是门槛上的一块砖,让摩拳擦掌的新玩家越来越难以进入。


IBM收购红帽成混合云头号供应商欲改变云计算的格局


  除非云计算的产品形态还有变化,否则市场格局很难再被改变。站长资源平台

  但IBM说他发现了一个机会。

  2018年,IBM斥资340亿美金收购红帽,宣布自己成为了混合云的头号供应商,并且表示这会彻底改变云计算的格局。

  这是开源史上最大的收购,即使放到全球科技行业,他也能排上前三。

  当时红帽的股价是每股116美元,而IBM给的价格是190美元,溢价超过了60%。整个交易以现金完成,这对市值不过1000多亿美金的IBM来说并不容易,不仅会带来高额负债,还会留下后遗症,短期内难以恢复。实际上为了这次收购,IBM不得不暂停了他已经持续多年的股票回购计划,而这是他过去刺激股价的主要手段。

  IBM此举颇有孤注一掷的意思,支持他做出这个决定的,则是他对混合云的美好预期。

  根据他的测算,混合云的市场规模高达万亿,而收购红帽(Openshift)让IBM成为了混合云的头号供应商。作为对比,2018年全球云市场规模约800亿美金,其中排名第一的AWS占了三分之一,大概250亿美金……但不管是800亿还是250亿,这些区区数字在IBM所说的一万亿面前根本不足挂齿。

  这就非常值得讨论一番了。

  因为口径的问题,混合云的市场规模并没有准确的说法,IBM说有一万亿,Statista说只有900亿。为了避免口水之争,我会尽量忽略这个数字,只关注问题本身的逻辑,那就是IBM是否能够通过混合云改变云计算的格局。

  01 混合云是什么

  混合云是公共云和私有云混合使用的一种形态。

  一般来说,客户会把核心或稳定的业务放私有部分,边缘或弹性的业务放公共云,同时打通两种环境中的数据和应用,统一管理,随业务变化在公共云与私有云之间调整工作负载。

  混合云没有严格定义,有时候也包括多云,即把多个公共云厂商的资源混合起来使用,消除客户被锁定的顾虑,多云不在今天讨论的范围之内。

  02 混合云从哪里来

  互联网是信息文明的载体,也是新技术的练兵场和发源地,与其说云厂商大多有互联网基因,倒不如说互联网催生了云计算。这种催生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互联网公司里长出了云厂商,另一层是云计算的早期客户也都是互联网创业者。究其原因,无非是场景相似,云厂商的产品常常来源于自己互联网业务中的成功实践,所以在类似场景中有其普适性,更容易以云产品的形式输出。不管国外的AWS还是国内的阿里云,莫不如此。

  然而云计算随着互联网创业潮兴起,同样会随着他“衰落”,以AWS为例,近年来增长率只有40%多,下滑明显,但实际上云计算在全球基础IT市场的渗透率才不过10%,市场空间仍然很大,那为什么增长乏力了呢?

  抛开基数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互联网创业潮的红利吃的差不多了,该上云的也都上了,IT市场中剩下很多都是传统企业客户。相对于互联网,传统企业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是成立时间比较长,经过长期建设很多都有自己的机房,还有一个特点是业务较为稳定,对云计算的弹性并不是那么急迫,而且有些行业,比如金融,还存在行业监管的限制,无法使用公共云。

  混合云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

  通过混合云,传统企业在保持自己机房与核心业务的同时,可以把一些边缘业务或者弹性要求高的业务放到公共云上,而且还能在云厂商的帮助下升级内部的技术架构,为将来做储备,兼得鱼和熊掌。

  03 混合云到哪里去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混合云要到哪里去。

  前边的内容抽象来看,混合云其实诞生于一种矛盾之中,是云厂商与客户在业务压力、历史积累、技术、成本与控制力等多方面博弈中的产物,而他要到哪里去,也取决于这种矛盾会如何发展。

  传统企业方面,第一,传统企业的核心IT业务比较稳定,往往还在使用传统软硬件供应商的产品,比如IBM的小型机、Oracle的数据库等,也就是去IOE中说的IBM机器、Oralce数据库和EMC的存储,这套东西价格不菲,而且还能应付日常工作,所以没有动的必要;第二,趋势上看,企业的IT建设其实遵守着核心业务的信息化到部分业务的互联网化再到整体的数字化这一规律,之前的软件供应商及其产品都不擅长做互联网和数字化建设,所以传统企业的IT建设便出现了缺口;第三,传统企业的核心业务不是IT,所以IT人才储备不足,完全自建不大现实,需要引入外部力量;第四,同时,传统企业的习惯和业务属性也决定了他在安全、隔离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比如生产线相关的系统,一旦因为网络安全而被攻破,那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还有一些行业,比如金融,国家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限制。

  公共云厂商方面,第一,公共云厂商除了Azure外大多不是软件公司,业务灵活多变,所以在核心业务系统,比如数据库方面的建设往往不如Oracle等传统软件商;第二,但公共云厂商基本都有成功的互联网业务,在互联网和数字化方面积累了大量产品,也有大量场景化解决方案,正好可以弥补传统企业的需求缺口;第三,公共云厂商除了自身业务外还背靠大树,有充足的现金流,凭借资金、人才和场景优势,云厂商在基础软件层面的建设正在迎头赶上,比如Gartner的2018年数据库魔力象限中,AWS已经和Oracle、SAP等传统厂商一并进入了领导者象限,阿里云和Google也进入了远见者象限;第四,云厂商也正在加强安全性与隔离性方面的投入,除了产品层面,还推出了私有云或行业云,逐渐在满足企业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第五,云计算这种计算形态确实有更好的灵活性和更低的综合成本,在经济学上符合大趋势。

  这样看来,传统企业有历史积累,有较高限制,但存在着较大的需求缺口,这给了云厂商机会。云厂商虽然在基础软件方面不占优势,但正在快速发展,同时有大量解决方案可以满足传统企业的需求缺口。同时在两者的博弈之中,传统企业本来已有的传统软件供应商也在尝试满足新需求,只是因为成本结构的问题,转型困难,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今天不做讨论。总之,这些矛盾决定了传统企业的IT环境比较复杂,有自己开发部署的系统,有传统软件供应商的私有化产品,也有云厂商的私有云和公共云。

  混合云诞生于这种矛盾之中,也会随着这些矛盾发展。

  企业核心IT需求不会萎缩,但在互联网与数字化转型中占比会逐渐缩小,企业隔离性要求不会降低,但会随着云厂商产品或方案的逐渐完善而逐渐不是问题,此消彼长,云的占比会越来越高,直到某一天,收益超过了迁移成本,核心IT系统也会上云,于是混合云便消失了。

  只是这个过程会很长,因为线下仍然占据着总体IT市场的80%以上,这是一场持久战。

  04 IBM有没有机会

  那在这个持久战之中IBM有机会改变云计算的格局么?

  这就不得不提混合云的两种思路了。

  第一种是公共云厂商的思路,他们把混合云当作客户上云的桥梁,把公共云向下延伸到客户的私有机房里,然后逐渐迁移工作负载,最终目标是客户全部上云。AWS的Outposts、Azure的Azure Stack和谷歌的Anthos等都是这个思路下的产物,我暂时把这种形态叫做云厂商混合云。

  第二种是传统IT供应商的思路,比如IBM和红帽,他们以前都在做私有化部署,现在要做混合云,他们自然会从更熟悉和擅长的线下往云上走,把云当作线下的一种补充。他们自己并没有真正的公共云,所以只能尽量“保持中立”,支持多个公共云厂商以防止厂商锁定,我暂时把这种形态叫做独立混合云。

  要讨论IBM有没有机会,我们只需要讨论独立混合云能否一家独大即可。

  按照独立混合云的逻辑,他们是“中立的”,所有公共云厂商都是他们的云计算资源供应商,随时可替换,客户不感知,只知道自己在用混合云平台。

  这让我想起一种叫做聚合器的理论。

  该理论由著名分析师Ben Thompson发明。他说任何一种商业活动中都存在三种角色,分别是供应商、渠道和消费者。生意要做大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横向整合,一种是纵向整合。比如对一个渠道来说,他可以横向去整合其他渠道,进而通过控制分发来获得上下游的定价权;他也可以纵向去整合供应商,进而通过全链路优化来降低成本或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他还发现,在互联网之前,成功的纵向整合往往是向后的,即渠道整合供应商然后服务客户,比如报纸、酒店或电视台,但在互联网时代,成功的整合却经常是向前的,即渠道整合客户反过来影响供应商,比如Airbnb、Uber和Google。

  Ben Thompson管这种模式叫聚合器,相应的,背后理论便是聚合理论。

  在聚合理论中,聚合器有三个典型特点,第一是直接与客户建立链接,第二是边际成本为零(数字产品,无限复制),第三是随规模扩大获客成本逐渐降低。其中第三点是聚合理论最吸引人的一点,他决定了聚合器可以赢家通吃。比如Uber,他的客户越多,吸引的司机便越多,而司机越多,平台就越有竞争力,反过来又会吸引更多的客户,于是获客成本便随着平台的规模扩大而逐渐降低了,越跑越快,一旦跑起来竞争对手就很难追上了。

  如果独立混合云符合聚合理论,那凭借红帽和IBM在传统IT市场的多年积累,他们绝对可以聚集一波启动客户,滚起这个雪球。而是否符合的关键,就在聚合理论的第三点,在这点中,聚合器必须能够持续通过聚合供应商来提高自身吸引力,进而持续降低获客成本,这要求市场上有足够多的供应商可供整合。

  对独立混合云来说,他的供应商就是公共云厂商,那问题就变成了公共云厂商会有多少个。

  大家可能听过五朵云的说法,其实这源于IBM的老沃森在1943年讲过的一个笑话,当时他说全世界只需要五台计算机就够了,这显然是错的,但到了云计算时代,这句笑话反而成了终局断言被大家奉为圭臬。

  这是因为云计算是个重资产,重规模的生意。前边提到过AWS、微软和谷歌三巨头在全球数据中心上累计投入早就超过了2000亿美金,后来者想追赶,必须先追平这个投资,而先发者凭借成本的规模优势,可以在不亏本或者少亏本的情况下和新玩家打价格战,让新玩家付出远高于自己当初的代价。于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云计算的门槛会越高,最终市场上只剩下几家巨头。

  而且这还没考虑到现有云厂商已经抢占了大量客户。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独立混合云平台的价值并不大,即使本来强势的云巨头躺平让他对接,他撑死只能对接三五家,信息太透明了,容不下中间商赚差价,也建立不了护城河,达不到聚合器的要求。

  这意味这独立混合云无法一家独大,也这意味着IBM难以凭借独立混合云改变云计算的市场格局。

  05 意外

  在给了结论之后,我还想继续讨论一些意外。

  有种情况下IBM还是有机会的。

  那就是云厂商高度标准化,退化成通用IAAS服务,独立混合云在此基础上构建聚合器,聚合大量软件供应商提供PAAS和SAAS,在这种情况下,聚合器的真正供应商便是这些软件供应商,这便足够多了。其实一开始大家都说云计算像水和电,而通用IAAS服务才是最像水和电的部分。

  从Openshift的描述看,IBM现在正是这个思路,他最先拉的供应商是开源软件,所以IBM管他叫开放混合云。

  只是这种假设成真的可能性不高,云厂商不会满足于只做IAAS,也不会只提供标准产品,同时云厂商都有自己的云市场,本身就在联合各种软件供应商。

  哪怕这些都不算,IBM依然会迎头碰上谷歌的混合云平台Anthos,IBM的Openshift基于K8S,谷歌的Anthos也基于K8S,IBM叫开放混合云,谷歌叫开放云,而且,K8S还是Google开源的……

  然而我还要引用史学家史华慈教授的一段话:“我坚决反对那种主张‘形式’自动引发结果的万物有灵论。无论任务完成与否,其中的方法和取决于任何其他因素一样,也取决于最终承担完成任务责任的那些人的思想、意图和报复”。

  只要未来没发生,大家就都还有机会。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kefu@2898.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2898站长资源平台( www.2898.com )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