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动态

e租宝之后的大大集团 预警线下理财

2015-12-21 10:24 来源: 站长资源平台 编辑: 佚名 浏览(940)人   


  又一个“e租宝”落网?大大集团总裁被带走

  大大集团被查 e租宝被查 e租宝是非法集资吗 e租宝网站关闭
  12月17日下午,大大集团总裁马申科已经被经侦带走,大大集团官方也确认了这个消息。随后,有投资反映自己在大大集团的资金已经无法兑付。

  大大集团官方表示,受最近网络上疯传的《传互联网金融大大集团将暴雷》、《大大集团被查,第二家e租宝面临倒下》等不实报道的影响,大大集团及其母公司申彤集团正在配合经侦开展例行检查工作。目前大大集团的公司账户已被暂时封停,资金暂不能往来。

  这一系列的事件发展,让人不禁就联想到了e租宝事件。无论是从发展模式还是速度上来看,大大集团都与e租宝有着惊人的相似。因此,也引发了人们的一系列猜测。大大集团是否有自融的嫌疑?大大集团会成为下一个“e租宝”吗?对于诸如此类的报道和猜测,大大集团发声明称其具有恶意中伤的意图,集团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据了解,目前大大集团理财产品“大大宝”网页版还可以打开,但已经无法查看产品,手机端也显示暂无数据。

  以下是大大集团声明全文:

  近期,根据投资人反馈,有媒体陆续发表题为《传互联网金融大大集团将暴雷》、《大大集团被查,第二家e租宝面临倒下》等新闻报道并被网络广泛转载。本集团立即成立专项小组对其报道内容进行了跟踪核查。经查实,其上述报道内容性质恶劣,有意误导,混淆视听,恶意中伤。为了避免广大投资者受到误导及由此可能带来的对客户、员工及公司的经济名誉损失,本集团特发表如下声明:

  一、大大集团及其母集团申彤集团由于受到近期事件的影响正在积极配合经侦开展例行检查工作。目前大大集团公司账号账户已被暂时封停,公司资金正常,资金暂不能往来,请各位投资者耐心等待调查结果。

  二、目前网络中多数负面消息为个别离职员工恶意诽谤公司、煽动客户造成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其中所展示的图片皆为反复使用,集团将对此不实报道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三、集团下属27家省级公司、280余家市级公司及分公司皆正常营业,并未出现网传所谓的跑路事件。

  四、对于前期我集团并未高度重视网络中的诽谤信息,让各位投资者受到了不良的影响,对此我们深表歉意。

  特此声明

  大大集团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十七日

  大大集团下一个e租宝?线下理财引关注

  e租宝事件爆发后,大大集团遇到资金兑付方面的困难,甚至不能按时发放工资,希望通过内部众筹的方式度过危机,部分员工因不买公司内部产品而被离职。大大集团这一做法不仅引发内部强烈不满,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将对比大大集团和e租宝,列举其十条相似业务和经营模式,并借此思考线下理财如何预警。

  大大集团于2013年在上海市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成立,是申彤集团旗下子集团之一,以资本运作、项目投资为主营业务。采用线上、线下的经营模式,在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资产配置服务的同时,也为各类金融产品提供销售服务。下设大大财富(即上海申彤大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售产品为“大大宝”。

  大大集团与e租宝对比分析

  1.背靠大树

  大大集团背后的母公司申彤集团,是一家大型综合性集团,业务范围涵盖金融、建筑、文化、影视、创业等众多领域,这些产业也均是集团化运作。截至2015年11月,申彤集团已在全国282个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分公司总数达500家,在职员工6万余人。大大集团依靠母公司实力,从同行手中高价买入理财资金单子再卖单,从中赚取高额差价。

  而e租宝背后的母公司是钰诚集团,也是一家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业务范围包括贸易、金融服务和高科技等众多领域。钰诚集团员工规模在13-15万人。

  2.高薪揽人

  大大集团官网的招聘页面,整整一页都铺满了各级公司的招聘。据了解,大大集团的招聘目标是2.5万人。招聘条件无下限,工资待遇无上限。打开大大集团上海总部对业务经理/理财经理的招聘可见,任职要求为“学历不限”,“1年以上销售工作经验”,对于金融从业经历却无明确要求。开出的薪资却十分诱人,“8000-9999元/月”,“底薪8000+提成”。另外,据了解,员工入职后,接受的不是系统性业务培训,而是高薪洗脑培训,提倡高销售提成,入职当月工资就有一万元,入职即转正,只需承诺“在公司规定的考核期内出不低于5万年化的业绩。”

  无独有偶,e租宝招聘员工,也基本没有学历、金融从业经验的要求,只要可以发展客户就可以,也会要求员工发展下线。开出的薪酬,在行业内非常有“竞争力”,比行业高出很多。福利待遇更是诱人,包括员工安家费、车辆等物质补贴。 编辑: sk

  1

  3.依托所谓的实体

  大大集团和e租宝都宣称有依托实体的行为。大大集团对外宣传内容没有产品业务宣传,而是大肆宣传其产权。大大集团对外宣传公司有两处产权,分别是2亿元购买的中融大厦两层产权和长泰广场共5层产权,另外在其他地方拥有办公场所。

  4.融资规模

  据大大集团官网显示,线上产品大大宝累计投资接近1.9亿元。线下融资规模并无详细数据,不过我们可以做以下估计:据映像网报道,大大集团郑州分公司工作人员称,大大集团郑州公司自去年开始营业以来,一个营业部每月融资额可达十几个亿。那么按照1家支公司仅有1家营业部的最低配置计算,大大集团717家支公司的融资量或许还要高出e租宝一个量级。

  5.投资方向

  大大集团的借款人高度集中在申彤集团。查看大大集团旗下大大宝的产品,多个项目的债权转让人是申彤集团旗下的迎智教育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和上海大大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涉嫌自融。

  e租宝截至事发前的成交规模为729亿,其中借款金额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4家,关联公司钰诚融资租赁借款2.04亿元。同时第一大借款人华夏正东国际艺术中心有限公司的借款项目的担保公司也是钰诚融资租赁。 编辑: sk

  6.客户群体

  据了解,大大集团通过招聘扩大客户群体。以高薪吸引求职者,新人入职后,无论岗位,都要求出单。另外,凡是在职员工必须购买大大宝5万元一年或10万元半年。员工的做法往往是自掏腰包投资买业绩。而购买大大宝产品前,实名认证时,还要求填写员工编号。

  而相对大大集团自己人买自家产品的做法,e租宝是以广撒网方法扩大客户群体的。在88万的投资人数中,90%以上是对互联网毫无概念的大爷大妈。而且e租宝要求员工发展下线,并暗示员工可通过多个身份证注册e租宝账户以增加用户数。

  7.推广方式

  大大集团和e租宝的推广方式可谓是如出一辙。

  广告。除了大大集团官网看到的一系列宣传片,大大集团的广告铺设范围较窄。相比大大集团,e租宝的广告覆盖极为广泛,从央视等电视媒体到报纸、地铁、公交、高铁等渠道,几乎随处可极。据广州某互联网金融平台统计,e租宝在央视广告投放3102万元,北京卫视投放2454万元,江苏卫视投放 1440万元,东方卫视投放1479万,天津卫视投放1440万,上述电视广告投放金额共计约9915万。同时,e租宝在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安徽卫视,河北卫视也有广告投放。

  地推。截至2015年10月,大大集团已经在全国开设23家省公司,4家直辖市公司,229家市公司,374家分公司,717家支公司。除西藏、台湾外,全国其他地区均有大大集团的身影。这么广泛的布局实为线下地推提供了便利。而e租宝子公司也达20家,分公司达200家,在投资理财意识不强的地区强势地推,布局大量线下门店,聘用大量线下理财经理,由销售人员代替客户操作投资。

  8.高管背景

  搜索大大集团官网,并未有高管信息。据大大集团的新闻中心下《申彤集团旗下大大集团第三季度动员大会顺利召开》内容显示,集团首席执行官是单坤,同时也是大大集团旗下大大财富变更后的法定代表人。关于单坤更多信息则无更多资料参考。

  而e租宝的高管背景则令人唏嘘。e租宝实际控制人丁宁,1982年生。1999年,从安徽工贸职业学院休学,之后去锁厂当技术员和销售。2010年后,成为安徽两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导师。2012年成立安徽钰诚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涉足金融行业。同时,e租宝的法人王之涣,也是中专辍学,之后摇身一变成为安徽好几所大学的研究生导师。 编辑: sk

  9.有意涉足民营银行

  2015年11月8日,瑞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预先核准“核准瑞金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名字,而申彤集团就是两位出资人之一。如果日后这一银行牌照获批,在P2P网贷平台必须通过银行存管制度下,大大集团有可能会通过自家民营银行存托管。如果是这样,就存在自融的嫌疑。而在2015年11月15日,申通集团突然发出一份撤出“瑞金发展银行”主发起人申请的声明。对照之前获得预审名字就积极宣传获得了民营银行牌照的做法,这份声明背后的故事,难免让人猜测是否是出于风口浪尖之下,以免贻人口实的考虑。2015年,e租宝母公司在缅甸成立独家专营存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东南亚联合银行,不排除其母公司可能通过此境外银行洗钱。

  10.被母公司除名

  经侦介入后,申彤集团首页“企业风采”栏目虽然尚显示有“大大集团”,但在“集团简介”中如此介绍,“申彤集团下辖七个子集团,分别为迎智集团、茂坚集团、沛界集团、金领集团、静静集团和菲阳集团,子公司包括梦公益基金会和阳光成长基金会”,不见“大大集团”身影。同样,e租宝事件爆发后,钰诚集团位于蚌埠东海大道东段的办公大厦门牌、LOGO已经拆除干净,对媒体也否认是e租宝母公司。

  大大集团与e租宝相同点非常多,虽然有网上理财产品但依据其业务模式,更像是线下理财公司。那么,线下理财有哪些不足,总结如下:

  信息不透明。因为线下理财多是由营业部业务员提供投资理财咨询服务,所以对于投资标的选择并不完全由出借人自主选择;另外,线下理财多采用债权转让形式,而严格意义的“债权转让”,需要一个“超级放贷人”先以个人名义出借金额资金购买债权,再进行债权转让。这要求债权转让人有极大的资产储备;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先吸收投资人资金再放贷模式,这种本末倒置的模式极易形成资金池。

  线下理财的投资人是信息弱势群体,掌握的信息都是经理财理介绍的二手资料,难以全面了解借款人的真实身份和借款用途,一方面难以核实债权的真实性,另一方面难以判断集资活动的合法性和风险。在线下理财公司的宣传中,只是大肆宣传高额投资回报却不能给与足够的风险警示。 编辑: sk

  鉴于以上线下理财不足,如何预警避开部分不合规的线下理财呢?

  从个人投资者角度讲,首先提高识别传销式理财的能力。对于营业部大街小巷随处可及,要求投资者拉人头赚高息的理财,极有可能是违法的,要避而远之;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打着“保本保息,低风险、高收益”宣传的理财产品坚决不能碰。同时,面对线下理财经理狂轰乱炸般投资建议,一要把守投资规模上限,不把全部资产、急用资金全部购买理财产品;二要坚持分散化投资。其次,提高识别伪借款项目的能力。一定要查清债权转让方和委托借款企业的关系,以免落入自融圈套。另外,线下理财的很多客户都是五六十年代的人,对互联网知识比较匮乏,应警惕以下项目推广活动:以开展养老讲坛、免费旅游、体检活动为名义进行的投资宣传。

  从机构监管者角度讲,线下理财乱象纷生急需监管重拳。可以组织相关部门对线下理财市场进行研判,对“债权转让”模式的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出台关于“大批量债权转让”的相关司法解释和行业规范。对规模较大的、以“债权转让”为基础的理财公司,通过统一要求在银行设立资金监管账户等方式进行严格监管。同时,也可成立行业自律协会,减少道德风险。

  在没有明确行业监管背景下,线上和线下理财在摸索创新的过程中难免会走偏,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断试错的过程中,终究会淘汰一批剑走偏锋的理财机构和业务模式。尤其是大大集团这些极其类似e租宝业务模式的理财机构,更容易在市场预警下浮出水面。希望投资者可以明察秋毫,理性投资,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kefu@2898.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2898站长资源平台( www.2898.com )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