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的发紫金融科技是炒作还是行业升级?
“金融科技”从各种发布会和论坛一路火到了达沃斯。红的发紫的金融科技到底是炒作还是行业升级呢?
这场概念升级来得轰轰烈烈。公开鼓吹金融科技的机构可谓高大上:国际三大知名评级机构穆迪、标普、惠誉,以及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安永,一个都没少。
不止于谈论,在国内,P2P平台积木盒子干脆重组成了智能金融服务集团PINTEC。宜信的创始人、CEO唐宁也在达沃斯上宣称,宜信将重点布局金融科技领域,在未来会有更多动作。刚刚过去的6月,宜信旗下的“新金融产业投资基金”先后投资了供应链金融和区块链领域——全球采购和供应商互联平台公司Tradeshift和美国区块链技术应用公司Circle。
与此相伴的是,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正在飞速上升。穆迪的报告估计,全球范围内与金融科技相关的初创公司数量高达4000多家,并且这一领域的投资总金额从2011年的大约24亿美元上升到2015年的190多亿美元。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包括美银、花旗、富国银行、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以及高盛在内的六大银行已经在30家金融科技公司进行战略投资。
看上去,中国在这个领域相当显眼。安永金融行业银行转型和创新团队执行总监吴大维公布的数字显示,2015年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是25亿美金,占整个亚太金融科技投资的份额将近56%。北京目前是硅谷之外第二大金融科技投资市场。全球目前31家金融科技独角兽(估值超过10亿美金的创业公司)有7家在中国,其中包括蚂蚁金服、陆金所等。
与此相对,曾经热得烫手的“互联网金融”却一下烂了大街,这个概念也被扔进“low”的行列。以前顶着“互联网金融”名号的公司感觉好像戴着皇冠,如今却恨不得“你才是互联网金融”。
过去两周,网易科技参加了北京几乎所有的以金融科技为主题的论坛。一路看来,在各种论坛上谈论“金融科技”的企业,与过去谈论“互联网金融”的群体基本重合:阿里京东等手握大数据的互联网企业、宜信等P2P企业、与区块链技术相关的企业、过去投互联网金融的投资机构、还有各类与此相关的银行等金融机构。
问题来了——为啥换了概念?这场概念升级背后的实质是什么?
更多资讯,可以访问2898站长资源平台创业-点评栏目:http://www.2898.com/start/dianping/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