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谁支撑了中国快递的“500亿”
2018年末,北京化工大学的大三学生小李,在天猫下单购买的一份陕西猕猴桃,成为中国快递业的第500亿件包裹。
2018年12月28日,中国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大关,超过了美日欧等发到经济体的综合,并且连续5年居世界第一。
“这背后是中国快递需求尤其是线上零售高速增长的推动。”中通快递一位管理层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随着各大快递物流企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并协同接入智能物流骨干网,快递、仓储、落地配、城配、即时物流已形成了一个相互协同的生态圈,500亿件包裹的高效送达才能得以实现。
物流骨干网协同下的协同
业务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谁支撑了中国快递的“500亿”?从2013年开始,中国的快递量自92亿起,进入增长快车道。2014年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139.6亿,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此后连续五年每年都登上一个百亿级台阶。
从92亿到500亿,这么多包裹能够高效送达,与快递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的密切协同不无关系。
在2013年那年,菜鸟成立,各大快递公司均是发起股东,原来单打独斗的快递企业,第一次开始联手打造智能物流骨干网。
当时,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和CEO张勇就曾多次预测,未来一天包裹会超过10亿个,全行业必须提前谋划,为未来打造基础设施。
如今,随着年包裹量突破500亿,快递日均递送量已接近1.4亿件,这已是中外任何一家物流快递企业都无法单独完成的量。
而智能物流骨干网的目标,就是要把每个快递员,每个仓库都连接起来,从而实现24小时货通全国、72小时货通全球。
从2016年起,圆通、中通、申通、韵达等中国的民营快递巨头们争相登陆资本市场,为扩大网络和运力规模提供了重要支撑,而在智能物流骨干网的引导下,竞争对手们之间的业务也开始了更多的协同。
智能技术的支撑
在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看来,业务协同的背后,需要电子面单、大数据、自动化分拣系统等智能技术的支撑。
在圆通杭州转运中心,就有一个与菜鸟联合打造的超级机器人分拨中心。2000平方米的场地内,350台机器人昼夜作业,每天可分拣超50万只包裹,机器人们三天的行驶里程足以绕地球一圈。
这在十年前还是很难想象的场景。那个时候,不管是分拨中心还是中转仓库,基本以手工操作为主,包裹的“暴力分拣”画面一度被众人诟病。
如今,全国各地很多物流企业都在上马无人仓,其中机器人、机械臂是标配,这为提高分拣效率、降低成本都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而自动分拣系统的使用,一个重要前提是电子面单的运用。近年来,菜鸟一直在推广电子面单,目前国内排名前15的快递公司已全部实现电子面单的普及使用。
价格战下仍需转型
不过,徐勇也对记者指出,相比于国外物流快递巨头,目前国内快递市场同质化比较严重,还以价格战为主,国际化程度仍比较低,在数量突飞猛进的同时,如何差异化运营,提高利润率,将决定企业未来能走多远。
记者查阅几家上市快递企业的2017年年报也显示,尽管净利润规模都在几十亿,但各家公司的单票快递利润都不高,最高的顺丰控股为1.56元,“三通一达”(中通快递,圆通快递,申通快递,韵达快递)都只有几毛钱。
从整体市场价格来看,最近几年的快递费也是不涨反降。比如2017年的快递均价已下降到不到12元,2015年是13.4元/件,2014年是14.65元/件,2013年是15.69元/件,2012年是18.6元/件,而早在2005年这个数字是27.7元/件。
快递行业的毛利率,也从2007年的30%,下降到2017的5%~10%,一些加盟网店甚至在亏损运营。
这与快递企业的成本连年上涨不无关系。徐勇就对记者透露,在快递企业的成本构成中,油价成本占10%左右,而人力成本则占到50%左右。
“尽管国内快递市场蛋糕很大,但同质化竞争也是十分激烈,所以民营快递扎堆争相上市,与目前成本不断上涨、企业的利润率不断下降也有关。”徐勇对记者分析,随着成本压力的继续激增,预计从规模扩张到服务质量提升的转型以及行业整合将是大势所趋,新一轮的淘汰赛刚刚开始。
2898站长资源平台网站资讯:http://www.2898.com/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