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单车退场,但探索者没有失败!
公共单车退场,但探索者没有失败!运营了8年多,广州的公共自行车将退出历史舞台。日前,广州公共自行车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宣布,由于广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即共享单车)已较好满足市民短距离出行需求,广州公共自行车将于10月15日起停止运营。该公司还同时公布了退押金的方式,用户可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退回押金。
在共享单车面世之前,由城市有关部门推广的公共自行车,曾是推动慢行交通系统城市的一道风景,并引领了其时城市出行变革的潮流。近年来,随着市场化的共享单车的兴起与风靡,城市公共自行车逐渐衰落。去年底以来,武汉、深圳罗湖区等地的公共自行车宣布停止运营。在这种背景下,广州公共自行车加入到停止运营的行列,并不令人诧异。
比较普遍的认为是,公共自行车退场是被共享单车逼迫的。因为,共享单车供应量充足,可以随处停放和使用,从而吸引了大量市民用共享单车解决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而公共自行车需要在固定的地方停放和使用,与共享单车相比,显然不够方便。引申而来的问题是,公共自行车在适应市场需求方面的变革不力,从而被市场抛弃,坐上了冷板凳。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识。在启动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时候,公共自行车是以公共服务的形式出现的,它的出现在当时实质上是一种探索。假设,随着共享单车的大举登陆,公共自行车不惜城市资源、资金与公共服务的自身定位,采取类似于共享单车模式的大规模烧钱铺货,是否就是适应市场能力强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一方面,其公共服务的自身属性或许要发生转变,巨量资金使用方向的调整将使其变成主营共享单车企业;另一方面,城市公共服务资金的大盘子是不答应的,其他公共服务缺口也不能答应。
公共自行车的出现,初始阶段的主旨在于引导市民短距离内绿色慢行。目前来看,正如广州公共自行车运营管理公司发布的,“有效引导和推动了广州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其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及至后来共享单车的出现,也不能说没有受到公共自行车模式的启蒙。如果说公共自行车开启了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回归,并对共享单车的诞生与进入提供了某种助益,从而养成了目前城市绿色慢行的出行习惯,那么作为探索者,公共自行车又何谈失败呢?
在公共自行车退场中应该梳理的经验是,城市的某些公共服务和准公共服务,首先需要政策导向甚至模式演练,并以此吸引社会资本的进入,以期实现准公共服务增量和社会资本收益的双赢。当社会资本以更高的效率、更便捷的服务和较为低廉的价格进入并养成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退出并不是坏事,这就是让市场的归市场。当然,公共服务在这个时候也不妨转型,比如公共自行车将停车桩场地等资源转移给共享单车,从直接为市民提供服务的角色,转变成促进城市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的角色。
2898站长资源平台网站资讯:http://www.2898.com/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