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当前位置:首页> 创业> 点评

出行市场未来如何?滴滴提价暴露狰狞本色

2017-04-17 11:37 来源: 站长资源平台 编辑: 等等 浏览(626)人   

    出行市场未来如何?滴滴提价暴露本色:共享只是幌子,狰狞才是本来面目!随着滴滴对Uber收购的完成,网约车的混战终于告一段落。但“补贴大战”的硝烟还未完全散去,滴滴这位出行市场的“独角兽”便已迫不及待地撕去“共享”的面具,用提价的方式让市场再次看到它的狰狞本色。


出行市场未来如何?滴滴提价暴露狰狞本色


    4月10日,滴滴出行对外宣布,从即日起北京滴滴快车业务将引入“分时计价”模式和新计费标准,起步价从此前的10元涨至13元,里程费下调0.2元/公里。滴滴出行方面称,计费方式“一升一降”,北京用户在平峰时期用车仍旧便宜,但高峰时段车费有所上涨。为应对北京地区潮汐式的用车需求,滴滴出行推出分时计价模式,以此疏导调节出行需求,提升运力。


    查询滴滴出行App不难发现,目前北京滴滴快车业务分为普通型和优享型,其中,普通型快车调整后的计费标准为:里程费1.6元/公里、时长费0.5元/分钟、起步价13元,超过20公里后,加收0.8元/公里远途费;优享型快车计费标准为:2.3元/公里、时长费0.6元/分钟、起步价13元,超过20公里后,加收1元/公里远途费。根据实际体验来看,平峰时北京滴滴快车费用与北京出租车价格大体相同,而在高峰时段北京滴滴快车费用相对于北京出租车而言高出不少。随着“网约车新政”的实施,再加上本次的提价,有媒体称滴滴的订单量下滑近30%。这个号称拥有3亿用户、1400万日均订单的打车软件的未来似乎又变的迷雾重重。


    企业不是慈善机构,逐利本性无可厚非。但像滴滴这种打着“共享”的幌子,画着美好出行的“大饼”,而一旦在市场形成“垄断”事实,便开始对用户实行肆无忌惮地“宰割”,这可以称得上是伪善背后的面目狰狞。时至今日,滴滴提价的理由依然是“解决供需失衡”,事实真的如此吗?并不是!


    首先,专车新政实施以来,监管部门对专车市场的司机和车辆的管理趋严,滴滴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司机和车辆的海量流失。根据此前财新网的报道,北京地区110万滴滴司机中符合京人要求的仅有10.7%。这意味着随着5月21日专车新政过渡期的结束,滴滴(北京)不得不砍掉近90%的外地司机。滴滴的此次提价,正是应对这种危机,反正一家独大,通过加价的方式将成本转嫁给用户,重启滴滴的赚钱效应,解决司机的海量流失问题。


    其次,营收压力巨大,“烧钱”砸出来的滴滴未来会更贪婪、狰狞。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在补贴大战激烈的2015年,滴滴烧了近122亿元之巨,程维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每次“签单”手都会颤抖!赶超易到,兼并快的,收购Uber,一直到如今的一家独大,每一步都是用钱烧出来的。从2012年至今,滴滴进行了不下10轮融资,大量资本的进入绝不是为了满足用户“美好出行”需求的,对用户进行“宰割”是资本的逐利本性所致。


    最后,不止滴滴,包括易到、神州、首汽等网约车的价格都有攀高之势。补贴的降低,优惠活动的减少,我们曾经被洗脑的各种“共享”概念一夜之间似乎从和善变的异常狰狞。落差之痛的背后是企业“吆喝诱客”蛊惑的结果。但整个出行市场的趋势已经在用户不情愿之中走向了高端化。


    市场降温,网约车体验大打折扣


    从相对隐蔽的动态调价到如今明目张胆的提价,滴滴有着自己独特的理由——供需失衡。滴滴根据自己的数据披露:北京地区不同时段快车打车的成功率不同,成功率最高的时段为10点至17点,平均成功率在83.2%;最低为21点至23点,平均成功率仅为54.1%,接近一半的用户叫车需求无法被有效满足,供需明显失衡。为什么会失衡?需求就在那放着,失衡的是“供”!政策、司机收入的降低,正让滴滴的司机面临大量的流失,这才是供需失衡的原因所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滴滴公布的这个数据反映在用户体验层面,曝光的其实正是“叫车难”的问题。尤其是在出行高峰时段,相较于以往,滴滴的服务效率正在急剧的下降,“无车应答”正成为滴滴最头痛的难题。


    成本、供需平衡、盈利压力……尽管滴滴可能有“一千个”提价的理由,但老百姓都有一个自己的小账本。滴滴提价之后,北京商报记者给老百姓算了一笔最直白的账:以北京商报社为起点、国贸地铁站为终点尝试叫车,滴滴出行App显示,在10时-17时(不含17时)之间,该段路程预估车费为29.4元,17时-21时(不含21时),该段路程预估车费约为37.2元,21时-23时50分预估车费为42.4元,同时,使用北京出租车出行,该段路程预估费用在28元-30元之间。如此算下来,滴滴提价之后,用户使用滴滴出行的成本已经和出租车基本持平,甚至部分时段还要高出不少。面对道路不熟、管理松散,价格偏高的滴滴出行,相信会有更多人选择专业度较高、价格清晰平稳的出租车。


    滴滴、嘀嗒两种模式哪个才是未来?


    除了滴滴和出租车,两者之外老百姓“美好出行”是否还有第三种选择?有!很早之前我就曾撰文研究过主打顺路拼车模式的嘀嗒拼车,在我看来嘀嗒拼车的模式才是真共享,并将目前出行市场的经济化解决方案归类为滴滴模式和嘀嗒拼车模式两种。滴滴模式是打着共享的幌子干的是真运营的事情;嘀嗒拼车模式则是真共享的践行者,代表着未来出行趋势。


    嘀嗒拼车,从模式上可以很好地避免“运营化”。我之前曾经有过一个举例:假设从A 到B 点,途中产生的费用是20元,对于顺路拼车的嘀嗒车主来说,他本身就是有出行需求的,他只需要获得其中5元、10元的一部分成本即满足。但对于专职运营的司机来说,他是出于营利目的来接单的,所以必须在成本之外,再加上额外的经济收益,比如5元利润,这样一共需要25元才能获得经济与心理上的满足。同样,5元或者10元的收入并不能支撑起专业司机的运营成本,这是确保顺路拼车是真共享的真正所在,它真正剥离了“生意”存活的利润空间。这样就使嘀嗒拼车在不增加社会公共交通资源负担的前提下,解决了老百姓出行的问题,而且有效地降低了出行成本,价格更实惠!


    城市潮汐式的用车需求是客观的存在,“削峰填谷”式解决并不科学,只是对刚需出行用户赤裸地“宰割”,不仅增加了本来就稀缺的道路资源的拥堵,还提升了用户的出行成本,甚至由于运营车辆的增多尾气排放的增加对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但嘀嗒拼车的顺路拼车模式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它首要解决的就是降低社会车辆的上路率,节能减排,以更低廉的成本满足用户出行的需求。并且顺路拼车更容易让用户产生社交交互,出行之外,还给人与人之间增添一份交流的美好。


    滴滴和嘀嗒两种模式,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尽管目前滴滴模式在出行市场占据优势,但我想,在面对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嘀嗒拼车无疑是更有竞争力的存在。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kefu@2898.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2898站长资源平台( www.2898.com )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