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科技“概念多、落地少”:新风险点值得警惕
保险科技“概念多、落地少”:新风险点值得警惕!“我们已经站在了保险科技的门口,将面临环境变迁和范式转移下的重新洗牌。”在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首席数字官杨晓灵看来,“在互联网时代之后,保险业即将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抢先拿到‘船票’才是取得未来行业竞争优势的关键。”
日前,2018中国保险科技创新国际峰会在上海举行。这场门票价格不菲的半闭门会议吸引了全球多家保险机构首席数字官的关注和参与,杨晓灵便是其中之一,他属于乐观派。相比之下,来自德国安联保险集团首席数字官索尔马兹·阿尔通就没有这么乐观。
索尔马兹·阿尔通说:“我们确实已经站在了门外,但是这扇门通向哪里没人知道。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区块链,都是很复杂的技术,不会马上出现颠覆行业的变革。”
那么,保险科技究竟会对保险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哪一项保险科技将率先“破冰”,成为颠覆行业的“深水炸弹”?
当保险遇上科技
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所长徐文虎推荐的《中国保险科技发展白皮书(2017)》中,这样定义保险科技:
“保险科技首先是科技,其次才是保险。它以包括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在内的科技为核心,围绕保险的方方面面进行表现,广泛用于产品创新、保险营销和保险公司内部管理等方面,通过创建新的平台,运用新的技术服务保险消费者。”
那么,保险科技可以为保险业带来哪些变化?
在北京保险研究院副院长冯澍看来:“保险科技,首先是保险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保险的核心标地是风险防控,也就是大数法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复杂的信息都将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并进行多点计算。”
“通过数字技术的实现,原来的数理逻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有一些可能从学术和科学原理上已经对保险行业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冯澍进一步分析,保险业的数字化转型将使保险的业态、业务模式、服务模式升级,新业态、新模式、新挑战也将使保险行业从安全可控、数字保险各个方面全维度地考虑我们的生存环境。
以平安人寿为例,通过自主研发,将AI技术贯穿运用于保险服务的场景之中,构建出业务甄别、风险定位、在线自助、空中门店四大能力。
平安人寿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当介绍说:“具体地,在业务甄别方面,依托生物识别可迅速确认客户身份,并通过人际交互等技术洞察客户需求进行智能推荐;在风险定位方面,基于人脸、声纹等生物识别技术,配合平安集团海量数据对客户进行身份鉴定并匹配风险画像,最终依据风险预测、关系网络、反欺诈等计算模型定位客户及待办业务的风险等级;在自助办理方面,借助影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医院联网等技术和资源,通过决策树、电子签名等手段可支持90%以上低风险业务的自动办理完成;而空中门店能力的构建,则是依托智能派工系统、双向通讯、云平台等技术服务于中风险业务的远程视频办理。”
在欧洲,安联保险和5家保险公司共同成立了一个B3i联盟,这个联盟是基于行业级区块链的应用平台。通过创建这个跨行业、跨公司的区块链联盟,安联保险开发了包括智能合约在内的一系列技术。
“2017年保险科技越来越接地气,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以实际的产品呈现给不同层面的用户,这些科技的应用,让消费者越来越便捷地获得和体验保险服务。”慧择网首席执行官马存军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互联网科技使信息更加透明,让用户更容易地获得信息和比较产品,极大提升了知情权、选择权和被教育权;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应用,缩短了用户与产品的距离,使保险服务更加易得,中间成本得以向用户让渡;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让经营者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甚至比用户自己更懂用户,定制产品。”
概念多落地少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7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与移动技术、虚拟现实(VR)以及基因诊疗等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保险行业的八大核心技术。
那么,在这八大核心技术中,究竟哪一项会最先“破冰”,成为真正颠覆保险行业的革命性技术?
在马存军看来:“2018年,保险科技将向行业深水区迈进,更多保险运营的环节将被改变。在技术创新上,AI将在用户服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把创新技术放在保险场景下,可以产生各种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冯澍认为,“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方面已经有很多保险公司走在前面,包括生物识别、语音识别、图象识别、身份鉴定、智能客法、机器回访、智能投顾、自动化核保等,都已经有了很好的应用。”
梅奥诊所财务副主席、总精算师王佳指出:“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都将影响未来趋势,尤其是人工智能拥有更大潜力。在治疗、随访领域,人工智能可以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并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人工智能会对保险行业的定价、精算模型产生影响。”索尔马兹·阿尔通表示,“但是,人工智能是复杂的技术,背后需要大量的数据收集、分析、建模,因此,短时间内很难产生颠覆性改变。”
事实上,保险科技“概念多、落地少”已经成为保险业的共识,随之产生的科技“焦虑”一直困扰着保险公司的首席数字官们。
索尔马兹·阿尔通透露:“目前,我们正在德国试点一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向客户提一个问题定制保单。这个问题是,过去3年,你主要的用药清单。通过人工智能,我们可以对用药清单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判断出客户的健康状况、精算模型以及费率。”
不过,索尔马兹·阿尔通坦言:“这项应用仍在试点中,其中涉及很多环节,包括如何向客户解释,如何向监管解释。一般地,保险产品的精算和定价都是公开、标准化的,一旦人工智能介入,就会产生很多浮动、个性化因子,直接影响最终的定价。而这些背后的数据分析和建模又无法跟客户或者监管解释。”
警惕新风险点
“技术发展带来的风险主要体现在社会秩序和管理秩序上。首先是知识资本和传统的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新技术条件下,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高维时代。”冯澍在看到保险科技发展的同时,也看到了保险科技发展的风险。
以物联网为例,它提供了更加充分的信息交互,极大地增加了变量联系的逻辑路径,增加了整个世界在决策环节的相关维度。在以往的分析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些维度对决策的影响,这些决策点的增加和维度变化为管理和安全带来了新的风险点。
“在全球科技治理与风险经济的大旗下,知识精英和资本精英构筑成两大阵营,在这种对峙的情况下,原来的风险管理工具和科技服务也发生了异化。在高维时代,信息维度的制高点成为了大家争夺的新热点,高维度信息充分获得者逐渐在社会分工链条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夺得了主导权。”冯澍说。
除此之外,去中心化将成为另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
以水滴科技公司(下称“水滴科技”)为例,此前,公司宣布完成A轮1.6亿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创新工厂、IDG,提出的口号是进入全民保障时代。目前,公司推出三款产品:水滴互助、水滴筹以及水滴保,三款产品主要通过微信公众号为用户提供个人求助信息发布及筹款、健康险销售与服务、大病医疗互助与医疗服务。
对此,冯澍指出:“水滴科技做的是互助,算不算保险?保险的本质是金融,是国家信用背书的国家权利,保险公司是法定的保险产品生产者,科技公司可不可以越过这道界限?科技公司凭借科技优势去中间化、去中心化的苗头给监管提出了严肃的挑战。”
“除了自然的风险,当今社会最大的风险是人为风险、制度风险。”冯澍提出,人们为防控风险做了很多措施,包括科学技术创新手段,本身就在制造更大的风险。因此,我们在研究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进步本身所带来的风险。
2898站长资源平台站长访谈:http://www.2898.com/inter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