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的新烦恼和共享单车的旧难题
ofo的新烦恼和共享单车的旧难题。摩拜之后,融资超过20亿美元的ofo,似乎也难逃被收购的宿命。
近日,业内再度传言ofo将被蚂蚁金服和滴滴联合出资收购,作价14亿美元,且谈判已经接近尾声。这并非ofo第一次“被收购”,今年5月中旬,有报道称,滴滴创始人程维给ofo创始人兼CEO戴威开出的收购价格,仅是摩拜卖身价格的一半,这显然是戴威难以接受的。
ofo的至暗时刻
在过去的几个月,官方否认、辟谣收购成为ofo的常规操作。伴随融资搁浅、供应链欠款、用户押金挤压、资金链紧张、高管离职、人员压缩、海外市场全面收缩等一连串动作,时间似乎只是早晚问题,市场在等待一个“注定”的结局。
在与阿里、腾讯、滴滴的复杂博弈中,ofo的话语权越发薄弱。今年2月份,10亿美元融资流产后,ofo用两次资产质押换回阿里17.7亿借款,一步险棋将ofo置于新的危险境地。
“如果你们不想战斗到底,现在就可以离开公司。”在五月中旬一场百人动员大会上,戴威亮明了自己的态度。几乎在同一时间,一场命名为“victory”的商业化自救行动启动,整个商业化战略布局包括车身广告、端内广告、企业年卡组成的B2B、金融、本地生活和区块链技术应用等。
“开源”的同时,一系列“节流”举措也在启动。6月中旬,ofo全面取消已经推广至全国20个城市的信用免押金骑行,在业内人士看来,ofo的这一做法更多是迫于资金链压力,急于用押金来回流资金。
海外市场的全面收缩释放出更为紧张的信号。
今年7月初,ofo宣布停止其在以色列和中东地区的业务运营。7月11日,ofo宣布将在两个月的时间内结束在印度开展的为期6个月的业务。7月中旬,ofo关停澳大利亚业务。此外,包括美国、德国、韩国等地相关业务也在陆续终止。
缺乏资本供血,ofo的造血之路并不顺利。车身广告受限,大量破损报废车辆面临换新问题,补贴结束带来的用户流失风险,使得ofo在与阿里、腾讯、滴滴的复杂博弈中越发被动,而无论是阿里还是滴滴又都有着各自的算盘。
“共享单车是消费频次很高的线下服务,且依赖移动支付,无论自身是否盈利,共享单车本身的用户规模和用户频次,足够让巨头公司去支持它,打开一个优质的流量入口。”野村证券中国互联网研究主管史家龙说。
如同美团收购摩拜,对于滴滴而言,共享单车板块的补足可以与网约车、租车、代驾、外卖等产品服务形成交叉渗透,实现场景上的互补,其所带来的价值或许比单车本身的收入更重要。
近日有媒体称滴滴与ofo的收购谈判已接近尾声,滴滴为ofo的主要买方,且滴滴方面有意将小黄车替换成自家品牌青桔单车,5万辆青桔单车已经秘密抵京。对于一直想要借青桔、小蓝单车打开共享单车市场的滴滴而言,ofo的收购无疑最有助于打开一二线单车市场窗口。
一个插曲是,滴滴、青桔单车近日在上海嘉定落地,上线首日便被约谈。在暂停新增车辆投放要求下,ofo的一二线市场份额成为与阿里和滴滴斡旋最大的筹码。
共享单车需补课
“军备竞赛”下,共享单车如同“蝗虫”一般涌入城市的大街小巷,随着资本热潮退去,20余家共享单车倒闭或者停止运营。疯狂增长的共享单车沦为城市垃圾,被弃荒野的共享单车“坟场”更是触目惊心。
与此同时,已经破产清算的小鸣单车以12元价格将单车“贱卖”给了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作为第二梯队的代表性公司,小鸣单车累计在全国投放了43万辆单车,若以每辆12元的回收价格计算,即使单车全部回收,也仅能收回500余万元,不及债务总额的10%,近12万用户的押金退还依旧渺茫。
小鸣单车所存在的押金挤兑问题,随时可能在任何一家共享单车平台重复上演,依靠融资和押金池存活,没有寻找到跑得通的商业模式。以及作为一家硬件公司,面对已经投放出去的海量共享单车,如何做产品形态的调整和数据的打通,如何对报废共享单车进行回收处理,整个共享单车市场都面临着后续保障无力的困境。
在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看来,“经济上企业能盈利;环境上共享单车是否真正有利于环保;社会上共享单车如何控制乱堆砌乱放的负外部性。”是当下共享单车是否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关键点。
以规模换估值的发展模式,早就为共享单车的结局埋下了伏笔,没有资本庇护,共享单车真难题才刚开始。
2898站长资源平台网站资讯:http://www.2898.com/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