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当前位置:首页> 创业> 创业动态

ofo卖身已成定局,ofo加速离场

2018-08-07 09:48 来源: 站长资源平台 编辑: 等等 浏览(766)人   

  时至今日,ofo卖身已成定局。留给ofo的时间真的不多了,ofo加速离场。上周ofo14亿美元贱卖的消息被爆出后,行业并没有给予太多关注,可能是ofo被收购这个话题被炒过太多遍。


ofo卖身已成定局,ofo加速离场


  今年7月底,就有消息称滴滴对ofo的收购已经接近尾声,但双方还在就收购的价格持续拉锯。彼时,该消息亦被ofo否认,称“不存在的事”。

  事实上,自从摩拜被美团收购之后,关于ofo被收购的小道消息一直不绝于耳,ofo先后传出过被滴滴收购、蚂蚁金服收购,此次更是被滴滴和蚂蚁金服联合收购。

  人们甚至对ofo的买家失去了关注的兴趣。

  残酷的洗牌并没有留给这家共享单车行业巨头更多的选择。如果说去年年底,ofo的选项还有滴滴、美团或者阿里,随着摩拜落袋美团、阿里加码哈罗单车,滴滴成为ofo的唯一选择。

  虽然每一次“被收购”传出,都会招来ofo的抵触和否认。但是,戴威“独立”的执念已经有些无力。

  1.困兽之斗

  经过最近一年的剧烈洗牌,共享单车行业的局势已经再明朗不过。盈利无望、融资无期、资金链紧张,再加上裁员、国际化缩水等,虽然ofo努力商业化自救,但已经难逃卖身的命运。

  在外界看来,从去年年底开始,ofo一直在死扛。供应链欠款、用户押金挤兑、资金链即将断裂传闻对积贫积弱的ofo造成一次又一次的暴击。

  据《财新》报道,截至2017年12月,ofo账面上可供调配的资金仅剩3.5亿元。今年1月,腾讯新闻曾报道称,“ofo账户可用资金仅剩下不到6亿,若按ofo每月4-5亿元的支出、及持续流出的押金计算,ofo手上现金仅能支撑一个月。”

  今年3月,通过两次动产抵押,ofo换取了阿里共计17.7亿元人民币的融资。但这次紧急补血并不能改变ofo的命运。

  局势很快发生了变化。一个月后,美团收购摩拜,至此完成外卖+单车+打车的产业闭环。急于寻找线下流量的阿里,10天后再次领投哈罗单车。而几乎同一天,滴滴加码青桔。

  七、八月份又是一个关乎ofo命运的关键节点。

  到今年5月,ofo单月成本2.5亿元,而账面的可用金额已经不超过5亿元。

  如果不能赶紧造血,或拿到新资金已快弹尽粮绝。继3月的“E2-1轮”融资后,原本ofo所说的很快会到来的“E2-2轮”融资,至今没有落定。

  面对破败不堪的ofo,戴维一直在顽强抵抗。

  5月初戴威制定了名为“VictoryDay”的盈利计划,按照目标,100天内ofo要实现公司月度EBIT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翻正,200天季度EBITA翻正。

  5月15日,在公司内部的百人动员大会上,戴威情绪激动地说出“如果你们不想战斗到底,现在就可以离开公司。并宣布” 公司即日起开始全员“996作息”。

  戴维的一切努力在对ofo卖身望眼欲穿的资本方看来都是徒劳,寻找机会退出是他们此时此刻最关注的事情。

  戴威曾经和资本隔空喊话,“希望资本尊重创业者的理想”。换来的只是朱啸虎一句冷冷的回应,“资本只关心回报”,

  面对贫困交加的ofo,这一次还会有资本驰援吗?

  2.ofo大撤退

  ofo一直“被收购”,根本原因还是因为ofo自身面临的发展困境。

  去年11月,有媒体发文称,ofo资金告紧,已经开始挪用用户押金填补缺口,挪用总金额高达数十亿元,自行车厂以及公关公司等供应商的付款也均已暂停。

  “每次负面新闻后,ofo的押金量就会掉一截,到最近已经影响不大,掉无可掉了。”据ofo内部员工透露。

  如果说外界的猜测只是捕风捉影,那ofo的战略调整则将自身的困境和盘托出。

  ofo联合创始人于信曾公开承认,5月中,ofo裁员目标是从1.2万人降到8000人,大量运维师傅被“优化”,而总部裁员500人。

  曾经国际化信心满满的ofo也开始了战略收缩。大规模的海外撤退,陆续上演。

  7月8日,ofo宣布停止中东地区及以色列的运营业务。这一地区的业务只开展了不到半年。

  7月10日,有澳大利亚媒体称,ofo将在60天内结束澳大利亚的运营业务;18号,德国媒体报道,ofo将在未来几周退出德国市场;19日,《华尔街日报》又传出消息,ofo将关闭美国部分城市业务。

  据《财富》报道,7月下旬ofo宣布美国业务将进入“休眠模式”时。虽说是休眠,但由于多个城市的业务都陷入停滞,估计ofo的100名美国员工中将有70人失去工作,三名ofo美国高管则已经离职。

  ofo将撤出美国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当地法规。但具体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ofo没钱了。

  海外大撤退,国内亦容不得ofo半点喘息。

  共享单车行业免押金的风潮让ofo的处境再一次变得难堪。

  免押金的战争真正打响是在2018年3月,彼时哈罗单车宣布开启全国免押服务。

  两个月后,曾鸣在演讲中透露,“哈罗单车在一年半内逆袭摩拜和ofo,日订单总量超过前两者之总和”。

  6月1日,ofo直接全面取消了原来推行的25城芝麻信用免押,这被视为资金紧缺的象征。

  7月5日,摩拜正式宣布实行全国免押金服务,约2亿摩拜用户可以享受服务。这消息的公布也预示着共享单车行业的押金骑车时代即将走向终端。

  同摩拜单车不一样的是,ofo则宣布取消信用免押金的活动,仅保留上海、杭州、广州、深圳、厦门五座城市。

  ofo这样做并不是不合时宜,只是就目前状况来看,任何一个和钱相关的决定都会将站在悬崖边的ofo推向深渊。

  3.孤胆英雄

  7月24日,由于无力偿还70万用户押金,小鸣单车作价12元回收单车“抵债”。至此,国内继ofo、摩拜和哈罗单车后第四家共享单车APP下载量达到百万级的小鸣单车宣告倒闭。

  随着共享经济凉凉,“不忘初心”的人屈指可数,ofo创始人戴威算是一个。

  如今回首,ofo错过了太多“救命”的机会——2017年秋天滴滴曾抛来诚意满满的“绣球”;2017年底与摩拜双雄合并时机完美;2018年上半年,滴滴“不计前嫌”再度出手…… 而戴威通通选择了No No No。

  阿里、滴滴虎视眈眈,猎物就是ofo的主导权,而在戴威看来,不被大公司、股东控制,保持独立发展是第一要务,其余的一切业务规划均要为其让位。

  美团收购摩拜时,面对出局传言,胡炜炜发朋友圈称,“不存在什么出局,在我看来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胡玮炜懂得下台的艺术,鞠了躬就退,但戴威选择战斗到底。

  如果说摩拜和ofo的结局,是被资本催熟的共享单车最终又回到了商业的本质——究竟能不能赚钱养活自己?

  “资本是助推你的,但到最后,你都得还回去。”胡玮炜华丽转身,不过走的时候,她感慨。

  饿了么、赶集网、大众点评等案例,则说明胜利的舞台只属于资本。而AT就是所有创业公司的终局。

  这样的故事,不断在中国创业者身上重演着,大多数人会被忘记。

  但人们至少记住了戴威这个名字。


    2898站长资源平台网站资讯:http://www.2898.com/news/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kefu@2898.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2898站长资源平台( www.2898.com )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