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它触动了谁的奶酪?
网约车,触动了谁的奶酪?作为吃瓜群众,并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去理解一些有关部门的规则,比如为什么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必须要差异化经营?为什么所有车辆轴距不及2700mm的车辆都不能满足中高端出租汽车出行需求的资格?为什么网约车就不能满足普通民众的出行需求?
「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这是总理曾经说过的话。
网约车,这个由互联网、资本、分享经济概念孕育出的新生力量,自其在中国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处在争论之中。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与传统出租车相比,大部分网约车的舒适度与服务水平客观上都有所提高,司机拒载、绕路、胡乱定价的现象也改善了许多。
但另一方面,网约车一直都是传统出租车与地方运管部门的眼中钉。不少网约车平台的司机也都会遇到出租车司机与有关部门的连环「阻击」。
显然,网约车牵扯的利益是多方的,而且不小。
这次的征求意见稿,已经充分显示了有关部门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爱护。不但在网约车的排量、轴距等细节上有着严苛的规定,在已经要求本地牌照的基础上还加上了户籍要求。更有甚者,如上海地区,还规定网约车在「火车站、机场出发的订单不被允许」。
在北上广深的征求意见稿公布后,作为经常与有关部门博弈的资深玩家,滴滴的反应比较激烈,迅速发表了一则声明,还特地公布了几个数据:
以上海为例,据滴滴平台统计,目前从事网约车的车辆符合新轴距要求的,不足1/5;
上海已激活的41万余司机中,仅有不到1万名司机具有上海本地户籍;
在上海市,过去一年滴滴平台就给网约车司机创造了超过33亿人民币的收入。
滴滴在声明中痛数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意见稿的实施后可能的后果:车辆供给骤减、司机大幅减少、网约车车费翻倍、出行效率大幅降低,甚至有可能会「造成群体性危机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我们不会去质疑滴滴如此激动的动机,滴滴要改变旧有出行市场格局的情怀还是有的,滴滴公布这篇言辞激烈的声明也有义愤的成分,一家没有初心的创业公司也走不到几百亿美金的估值。
但除了为公共出行的利益呐喊外,滴滴如此罕见的与地方有关部门隔空叫板,更主要的是,网约车新政会直接动摇滴滴的根基。滴滴的这则声明,说出了许多真相,就以滴滴平台在上海地区的司机数据来看,按照「沪人沪车」有上海本地户籍的司机在一万名左右。作为人口学专家的携程CEO梁建章在其财新专栏中就提到,「由于上海户籍人口生育率极低,本地年轻人数量偏少,愿意做专车司机的更少。」
单以在目前出行市场的几个玩家来看,神州专车采用的自营的模式而且大多是B级车;易到专注专车市场,车辆规格相对滴滴而言也更高些;而滴滴作为开放的平台在专车尤其是快车的业务中,吸引的网约车车型鱼龙混杂。以杭州地区为例,就有一小部分快车司机驾驶着杭州的「微公交」(杭州的纯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服务)做着网约车服务。
一旦现在的意见稿成为最终方案,滴滴平台的快车业务迎来的将是坍塌式的打击。北京、上海、广州还都对每日的合乘次数做出了规定:每天不超过两次,如此一来,拼车、顺风车作为滴滴平台最具分享经济味道的两项业务也将名存实亡。
对于刚刚实现对移动出行市场主导地位的滴滴而言,在这个刚刚准备赚钱盈利的关键时刻,这样的规定将会使其在4年来所积累司机、用户大量流失。
届时滴滴只能跟神州、易到一样,变身为高端出租车公司,既没办法撑起几百亿美金的估值,又无法对以BAT为代表的各路投资方交代,随之破灭的还有平台上无数司机在大城市谋生的梦想。
2898站长资源平台友情链接交换:http://www.2898.com/friendchan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