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科技评论

无人零售店与人没有必然关系关键在于技术

2017-08-18 14:25 来源: 站长资源平台 编辑: 等等 浏览(764)人   

  无人零售店与人没有必然关系关键在于技术!从这角度去看,亚马逊、阿里巴巴或许还会继续收购线下零售店,但这种收购传达出的是这个行业变革的前奏曲,短期来看,基于无人零售概念的创业公司们会火上一阵子,传统商超巨头也还能安稳一段时间,而长期的场景里,基于亚马逊、阿里巴巴的无人零售解决方案,或许会让传统商超迎来一次真正意义的变革,其意义,不亚于上世纪第一家沃尔玛的成立。


无人零售店与人没有必然关系关键在于技术


    最近关于无人零售店的讨论开始增多,源头当然是因为阿里巴巴前不久在淘宝造物节上推出的「淘咖啡」无人零售店实体 Demo,而讨论的焦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无人零售店真的可以改变当下零售行业人力成本高的困境吗?


  为什么这一轮无人零售店的技术探索中,互联网企业(不管是巨头还是创业公司)成为主力,而这个行业的传统巨头,如沃尔玛、家乐福如此不积极?


  现有的无人零售店模式,包括 Amazon Go、淘咖啡以及缤果盒子等等,不管是技术还是商业变现,能够具有真正落地的可能性吗?


  理解上述这些争论的基本思路并不难,但每个争论都具有一些似是而非的答案,比如,无人零售店能否解决人力成本高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有正负两个极端,你可以说在一个无人零售店初期,由于硬件采购成本,像各种传感器、摄像头甚至后台的解决方案。


  前期的投入要比常规的零售店成本高上太多,但是,当店铺进入正式运营阶段,由于减少了人力投入,使得运营成本大幅下降,从而又极大节约了成本。


  这似乎就是个没有正解的答案,类似的,当我们探讨现有无人零售店是否具有落地可能性的时候,又会迷失在到底是一家店还是一百家店的难题里。由此可以基本看出,上述几个争论都是一些没有意义和价值的观点,它将无人零售店与零售行业的变革硬生生地扯在一起,同时也忽略了互联网公司与零售公司之间的本质区别。


  那么,到底理解无人零售店的关键在哪里呢?


  二


  不久前,曾一手主导 Amazon Go 无人商店的华人科学家任小枫加盟阿里巴巴,担任阿里巴巴人工智能核心团队 iDST 的副院长。随后大概两周时间,阿里巴巴为其安排了多次媒体见面活动,其中一次的媒体专访中,任小枫谈到了他对无人商店的看法:


  亚马逊做无人商店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节省人力成本,主要是为了用户体验,节省排队时间,让大家更方便的购物。人力成本这个还是相对的,中国也不便宜。


  这是站在一个互联网从业者的角度去看待无人零售店的意义:它的最高优先级是用户体验。这里所谈的「用户体验」是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过往 20 多年来不懈追求的终极目标,具体到零售店层面,可以简单梳理出以下几个方面:


  用户能不能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


  用户能不能偶然发现自己或许需要的商品;


  用户能不能快速完成同类商品之间的比较;


  用户能不能快速完成商品的支付;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用户体验流程,同时也是一个被亚马逊、阿里巴巴熟练运用在互联网在线购物的用户体验流程。以中国为例,自 2003 年淘宝创立至今,大概 15 年的时间,让包括很多 50 后、60 后在内的几代人习惯了这套用户体验流程。


  但这一套用户流程却又是和线下实体零售店(超市)所完全不同的。不管你是去诸如沃尔玛这样的大超市,还是前往小区里的小超市,都面临一些购物体验的尴尬,比如你在一个看起来商品丰富的大超市里,但走了几排货架都找不到自己想买的商品。


  又或者,你在某几个小超市里一次次问及一些看似普遍的商品,得到的答案都是「没有」;再比如,作为上班族,每个周末前往超市做一次大采购是必须的,然而周末的大超市,又是人流量最高的时刻,你可能要在结账时排上十几分钟才能完成支付,即便你只是买了一件普通小超市没有的东西2……


  此时再去看本文开头的第一个难题,也就是「无人零售店真的可以改变当下零售行业人力成本高的困境吗」简直就是伪命题,或许是因为「无人」这两个字的干扰,让绝大多数人以为无人零售店就是没有人类店员存在的商店,但这个问题的真实一面则是:无人零售店(超市)是一种以改善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新型零售模式,它与有人或无人没有必然关系,只和技术有关系。


  三


  这事实上也回答了第二个难题,也就是为何互联网公司会如此钟情无人零售店的概念或技术。


  不管是沃尔玛还是家乐福这样的传统商超巨头,他们对于用户体验的理解更多还是停留在工业层面,比如一家超市的平均覆盖半径是多少、超市的货品种类和数量等等,当然这一切的决策基础都有大量的数据支撑,不过与互联网公司比起来,商超的数据十分有限,而且不具备实时性。


  这也意味着,其反馈的链条也相当长,想象一下,当电商的数据已经可以实时调节某款产品的数量和价格的时候,以一天甚至一周为反馈周期的商超,能给用户带来怎样的体验?


  更重要的一点,当电商时代的第一代原住民开始崛起,逐步成为主流购物群体的时候,商超的购物体验已经无法满足这些年轻人的需求。


  一个最简单的案例,考虑到店面、货架的面积有限,大量线下超市的商品选择有很多潜规则,比如很多冷门商品不会进入超市的采购名单,与之相对,互联网具有普遍性的长尾效应,这在在线购物市场表现的尤为明显,这也意味着你几乎可以在互联网上买到任何想买的东西,所谓「万能的淘宝」的说法正是来源于此。


  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商超,秉承的是两套方法论和行为方式,从而也决定了两者在对于零售业未来发展路径的不同思考。无人零售就一定是未来吗?倒也未必,但有一件事是非常肯定的,那就是新技术发展会给零售业带来大的变革。


  四


  截止到 7 月,有关无人零售的新融资和产品络绎不绝,随便举几个例子:


  6月28日,创新工场宣布完成对 F5 未来商店 3000 万元 A+ 轮融资,这是一家依托自主研发的机械臂和后台管理系统来构建的24小时无人值守便利店;


  7月3日,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宣布完成超1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融资完成后,缤果盒子计划在一年内铺设5000个网点;


  阿里巴巴在 7 月 8 日至 12 日举办的第二届淘宝造物节上推出淘咖啡;


  娃哈哈与研发无人零售店铺技术的深兰科技签订了一份「3 年 10 万台,10 年百万台」Take Go无人店协议;


  伊利计划在 2000 多个社区内推广和深兰科技合作推出的无人便利微店。


  在我看来,上述所有标榜无人零售的公司和产品中,只有 Amazon Go 和阿里巴巴的淘咖啡才算真正面向未来的「无人零售店」,而其他的产品和模式,有两个大的弊病:


  技术上毫无新意。比如 F5 未来商店,这个看起来很酷的无人商店,背后其实就是一个机械臂来提供货品支付后交付工作,而缤果盒子的,则是需要将商品放在专用结账通道结算,支付后才能离开;


  商业模式不成熟。当前,不管是 F5 还是缤果盒子,都是自主开店,自主经营,这看起来很酷的商业模式是建立在巨额投资之上,换句话说,他们或许能占领一部分传统商超不会覆盖的区域,但倘若没有得到传统商超的支持合作,很难真正撼动整个行业。


  从这两个判断标准能够过滤大量进行概念炒作的公司,而能留下的,或许就是 Amazon Go 和阿里巴巴的淘咖啡。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去看,亚马逊在 Amazon Go 里运用了大量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部署海量的商品信息传感器和定位传感器,来识别商品查看和购买数据,辅助于消费者在每个货架前甚至每个商品前停留时间,这些所有数据都会成为「喂养」机器的「饲料」,从而能够不断优化算法,其结果就是,商品摆放越来越有利于用户购买,让你买买买的行动停不下来。


  阿里巴巴的淘咖啡也采用了类似的技术和理念,而且两家公司背后都有强大的电商数据,这意味着,线上线下的数据打通是有可行性的,打通后的数据更助于对于用户画像的精准刻画,最终反映到提升用户体验的层面,而这,恰恰也是无人零售店的本质所在。


  其次,零售业的变革一定是技术推动的,但实现方式一定是外部技术与行业巨头博弈的结果。亚马逊并购全食超市引发的行业震惊,并非因为 137 亿美金这个数字也不是因为全食超市的门店分布,而是一个「外来者」的互联网公司对于零售业的野心,同样道理,阿里巴巴和京东过去几年开始线下投资、并购和实体店探索,背后都是一种试探,以此敲开零售业的变革大门,并试图让行业巨头警惕起来,一起加入到这场全新的产业变革里去。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kefu@2898.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2898站长资源平台( www.2898.com )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