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互联网创业者的用人观
互联网创业者的用人观:宁要混蛋,不要老好人
这篇文章,写给那些曾经加入我,后来又离开我,以及正打算加入和已经加入我的朋友们。同时也写给问过我一些创业问题的投资人和行业朋友们。这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个人性质的,不一定说的都对,但都是真金白银换来的,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果把PLA比作一家公司,那么这会是全世界最稳定团结也是最有战斗力的公司,因为它创造了除了钱以外的所有价值。
军队的用人观是宽进严出,身高、体质、出身背景、学识技术水平等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经过3个月的新兵连训练,你是否变成了一个合格的PLA。
所以在以后的数年内,我的用人观念实际上一直是这个模式,谁都可以来,但最终留下的能得到重用的非常少。当兵有3个月新兵连,工作也有三个月试用期,某种程度上两者是高度相似的。
我要求所有加入公司的新同事,在3个月内必须完成数个标志性事件,用以检验我的眼光以及他的能力。
PLA的用人观还有一大特色就是政工,通过不断地潜移默化的政工工作,让其员具备一种宗教色彩,信仰某种价值,并且为其狂热。总有人试图把工作和生活分的清清楚楚。事实上确实如此吗?我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身边结婚的朋友里,有接近一半是通过工作认识了自己的另一半。
宁要学渣不要学霸
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根本就没什么贵族教育和平民教育,也没什么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说白了学校就是一个公司,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盈利,教书育人?这个有点扯了。所以,我始终认为,在学校学习越好就说明这个人极有可能越没有创造力和适应力,这个观点貌似片面,但现实中确实如此。
我对学渣的定义不是成绩不好,而是不喜欢学没用的八股,但是却有强悍的自学能力。能够快速学通一个新领域,并且自备方法。那些成绩不好,却依旧上了名校,做了有影响力事情的学渣,是我最喜欢的。他们喜欢突破规则,他们也懂得如何被社会所接受。
没经验比有经验更好,当然了,只是在特定领域。有的时候经验是最大的包袱,你想做一个很酷的事情,不如找些潜质好的新人。有经验的老鸟,他们总是活在过往的世界里,不愿意创新和进步,对所有新兴事物,他们总是喜欢用过往经验研判新事物的价值。
比如,诺基亚的工程师在看到第一代iPhone的时候,都说这是傻逼手机,没人会买。革命性的事业都是新手干的,朱元璋创立大明王朝之前也没当过皇帝,毛主席革命之前也只是个图书馆管理员。但新手总是比老手做的更好。
工作和生活就是一回事
总有人试图把工作和生活分的清清楚楚。事实上确实如此吗?我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身边结婚的朋友里,有接近一半是通过工作认识了自己的另一半。
生活的物质基础来自工作,工作为我们的美好生活提供了金钱和社交圈。如果你爸爸不在福布斯排行榜上,那你只有通过工作改善生活这一条路可走。
所以,我特别反感别人对我说,在我假期不要打扰我这种话。我相信王思聪都没有胆量说这句话。
假期是个相对概念,只有有工作的人才有假期,没有工作的人天天都放假。这是一种低情商的表现,因为假期处理公事绝对是一个低频事件,用一个低频事件拒绝让别人承认自己的职业道德,是非常不明智的。假期是否可以处理公事,是我检验一个人职业道德的重要标准。
如果你假期我绝对不可以打扰你,那么也请你上班期间不要逛京东和淘宝。
所以说,生活和工作本身就是一回事,没有工作你哪来的生活。人,只有身处社会产生一定价值才可以称为人,才可以有生活。
不要随随便便给股份,意味着我可能不需要合伙人,只是可能,不是绝对。
尤其是非技术出身的创始人,极其需要可靠的技术合伙人,但事实,很多技术背景的人并不适合成为你的合伙人,他更适合为你打工。
有一种心态叫同理心,很多人持股前和持股后是两种心态,比如,持股前他会按时上下班,持股后他觉得是自己是股东,特权心态就会呈现,每天来的比创始人还晚。而作为创始人大部分时间只能忍。
另外就是在产品和市场的决策上,技术人员成为股东,会干预产品和市场决策,这是很多创始人不希望看到的。我相信大家听过看过很多创业公司创始人之间的扯皮和内斗。这不是谁股份多谁股份少就能决定胜负的。创始人你再牛逼,你手里没有技术没有源代码,只要你稍微惹技术合伙人不高兴,他随时会动产品源代码的主意。
曾经有一件小事发生在我身上,很小很小,但是让我感慨良多。我曾经的一个技术合伙人,因为我买了一个他不喜欢的垃圾桶而闷闷不乐,直到分手前,他才把这件事提出来,让我大跌眼镜。如果他没有股份,他只是员工,我买什么样的垃圾桶关他屁事?
相反,如果给技术人员高薪,起初没有股份,直到彻底了解这个人后,再适当配股,我觉得是最科学的,对非技术出身的创始人而言。
要同伙不要合伙,同伙听起来更酷!
我有一个同学,他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兄弟,但他显然不匹配他的岗位,事实证明也是如此。
我后来招的94年应届毕业的小女生,都要比他强。
所以有些时候,经验、关系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他是否认同你,相信你,是否明白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讨论一万次产品和市场的可行性,不如脱掉裤子挽起袖子狠狠地干一次爽快!败了败的光荣。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没有任何人验证过他妈的项目可行性!世界没空搭理你,他不会给你太多时间让你去讨论可行性。
但是我这个同学,在行业内给人的感觉是极好的,各方面都印象良好。这让我想起最近流行的三字经:然并卵。
对产品和市场的盲目自信,是成功必须的前提。不需要有根据,盲目就行了,盲目的自信也比没有自信要好一万倍。一个老好人,他只会按部就班,谁也不得罪,毫无攻击性,只会守成不会开疆拓土,要你何用?
甚至是,当公司发生信任危机和舆论危机的时候,他不能站在公司一边,居然是处于中立状态。这让人无法想象。对外的时候,无论对错,你都应该站在公司一侧,判定你是否应该站在公司一侧的不是公司是对是错,而是你自己。
但,我依旧拿他当老友。他是否拿我当朋友,那是他的事了。
不要在工资上省钱
曾经我可能会为了成本开出比较低的价码,但现在绝对不会了。在工资上省钱也许是最大的浪费成本。用价值和物质驱动最优秀的人做出最优秀的产品,你的目的实现了。
如果用低廉的价格找到半瓶子不满的人做一般般的产品,你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创业是为了省钱么?
现在我的风格是,你跟我要13K,那么好,我给你15K,你把事情给我做好!并且要超出我的预期。
所有成功中国公司的企业文化都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甚至我都觉得中国最开放的时刻就是洋务运动时期,连民国时期都望尘莫及。真正的西学为用应该是有所依托的,所以我喜欢聘用老外,并且愿意用他们的思维建设团队文化。这样我们的团队文化所谓的开放自由就有了依托,不再是口号。
中国文化是具有劣根性的,比如中国人缺失的契约精神,可以在老外身上看到明显的改善,所以我用团队中老外的精神去影响另一部分人,然后再用国人的精神去影响和改造老外。这样我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会形成为我所用的团队初始文化,以后再多人谁都稀释不了我们这个核心价值观。
做一个让外国员工和中国员工都认同的老板,培育出一个外国员工和中国员工都认同的企业文化,这就是真正的中西合璧吧!
开公司不是做慈善,做CEO也不是要讨所有人开心。
曾经有一个同事对我一直开除人有很大的意见,也许他的出发点是来自于人性的善良。但从公司角度来说,他的善就变成了恶。
善良要发挥在正确的地方才是善良。
你要不停的鼓励强者,淘汰弱者,不停的招人开人。并且歇斯底里地让所有人高速运转。
严格体现在对细节的把握,我会为了得到一个正确结果,短短时间内跟对方有数十封邮件。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严格要求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曾经有人在打听到我是一个很严格的人之后望而却步,表示开多少钱都不来。我想说:您真想多了,对一个不能接受严格和严谨的人来说,开1块钱的工资我都觉得多。
要绝对认同公司价值观
合作
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得到一份工作,领一份工资,对于公司的价值观不闻不问,甚至游离。那这个人就不应该属于这家公司。
正因为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大多数人都是平庸的。更可怕的是他们甘于平庸。
在一个公司,能够成为核心骨干或者高层的,必须具备两个硬性条件:绝对认同公司价值观,能力过硬。其中价值观比能力更重要。甚至是某种宗教式的狂热崇拜公司价值观。
不管怎么裁员,这部分人不会失业。不管赚多少钱,这部分人都会有得分。因为我们是同伙。
你价值10K,但我为这个岗位准备了15K,我给你三个月时间,你给我一个交代,做到了就拿走。
别说什么苦累,年轻不吃苦年老就吃屎。
上学时,别人在读书你在寝室睡觉,工作时,别人在加班你在家里睡觉。
多年以后,别人开奥迪用迪奥,你怀疑别人是靠不正当方式得到这一切的。你说你是不是有病。
我花三天时间写了一份行业入门指南,查阅无数资料,甚至是动用了一些关系获得了一些关键数据。我把它打印了数份,发给新来的商务妹子,我告诉她们,这个东西你要在3个月内消化掉,否则走人。有一个妹子第二天就闪人了,另一个妹子,曾经也是个学渣,接受了挑战并且挑战成功,现在我准备给她加工资。
她今年刚毕业,但她的收入已经远远甩开她的同学们了,我相信会甩的更远。因为她不甘平庸。
谁会跟钱过不去,跟工作过不去就是跟钱过不去。所以我觉得不愿意吃一点苦头的人都是傻逼。
我们的外籍同事每天和中国人一样加班拼搏,他已经涨了3次工资,而他加入团队才2个月,团队文化同化了他。我们有超过一半的同事在试用期期间就已经涨了2次工资。我相信这是团队文化的养成结果,价值和物质同时发力,让他们比我更具野心。
我们都没有一个叫做王健林的爹地,我们也没有一个叫做王思聪的老公,所以,还用我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