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全体辞职,安倍时代落幕!发视频作最后告别:执政近8年“非常遗憾”
每经编辑 赵云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当地时间16日上午9点多,日本政府召开临时内阁会议并汇总了阁僚的辞职信,安倍内阁全体辞职。
至此,历时7年零8个月的第二次安倍政权正式宣告落幕。
图片来源:新华社安倍晋三还通过日本首相官邸推特发布了一条时长近1分钟的视频,在视频中回顾了执政以来的种种经典画面,并表示“感谢各位一直以来的支持”。安倍还在视频中表示,“非常遗憾,还留有许多待解的问题。同时,也有许多值得挑战,和已经达成并实现的事情。”他也呼吁大家对新一届内阁的理解和支持,“执政近8年,我真的非常感激。”
视频来源:海客视频
16日下午,在众参两院的全体会议上将举行首相指名选举,自民党总裁菅义伟将被选为第99任日本首相,并预计于当天成立菅义伟内阁。
16日,菅义伟将在首相官邸与公明党代表山口那津男举行党首会谈后,设立组阁本部,进行内阁人事变动,新任官房长官将发表内阁成员名单。然后经过在皇居的亲任仪式和阁僚的认证仪式,16日晚,菅义伟内阁将正式成立。菅义伟在就任首相后将召开记者会,就内阁人事安排的目的和今后政权的运营等问题表明自己的想法。
安倍辞职了,但“安倍时代”尚未完全逝去。
他在任内实施的一系列重振经济的措施,被称为“安倍经济学”(Abenomics)。对于安倍的这一政治遗产,菅义伟在9月2日宣布参选时就明确表示:“如若当选,将全力继承安倍的内政、外交遗产,推动安倍经济学中未完成的改革。”
但2021年日本将举行大选,首相职位也还有变数。
作为影响日本乃至全球的重要政策思路,安倍经济学是否会在日本长期延续下去?
乏善可陈的“安倍经济学”
安倍2012年底再度当选、出任日本首相后,2013年开始全面实施“安倍经济学”,想把日本经济从长达20年的衰退中拉出来。
如今七年多过去了,“安倍经济学”成败如何?
据财联社,在“安倍经济学”的指导下,日本央行开始施行QQE(质化+量化货币宽松),不断放水,疯狂印钞,自2016年开始实施负利率,力争达到2%的通胀率目标。
“安倍经济学”对日本股市的效果是明显的。八年以来,日经225指数从10000点左右震荡上升到23000点左右,足足翻了一倍有余。
日本股市近8年走势
但是,“安倍经济学”真的提振经济了吗?
多年以来,日本GDP增长率始终停滞不前,今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第二季度实际GDP环比萎缩7.8%,按年率计算为萎缩27.8%,创下65年来最大的衰退幅度。通胀方面,日本企业迟迟不愿提高工资,民众也不愿相信经济回暖,因而消费意愿低迷,日本近几年CPI迟迟未能达到2%的目标,甚至难言摆脱了通缩局面。
日本GDP年率数据
日本CPI年率数据
唯一可圈可点的是就业。在安倍鼓励家庭女性参与就业、推迟老年人退休年龄等措施下,日本的失业率持续下降至接近2%的水平。可是日本人口负增长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日本失业率数据
日本人口数据(单位:百万)
然而,安倍此前七年苦心经营所建立的成绩尚不明显,又遭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重创。
当下日本正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创纪录的二季度GDP跌幅,随时可能抬头的新冠肺炎疫情,前路茫茫的东京奥运会……此前,《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就此专访了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术院的副教授JOU Willy。
NBD:2012年,安倍就任首相后,推行的经济政策被称为“安倍经济学”,但对此争议不断。在安倍就任时,结合当时的日本国情,您认为安倍经济学的实施是否具备其必然性?在当时,日本有条件拿出一项既立足于现实,又着眼于长远的经济增长战略吗?
JOU Willy:“安倍经济学”由三支箭组成:货币宽松、财政刺激和结构性改革。在2012年,尽管这并非是必然的,但这种注重增长的一揽子方案是明智的,并对选民展现出广泛的吸引力。
在安倍二次当选(即2012年)后的最初几年里,股市和就业市场看起来都前景很好,但这种良好表现或许导致了自满情绪,因此安倍经济学的第三支箭停滞了,而这对长期增长而言恰是最重要的一支箭。
NBD:“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会随着安倍首相的辞职而削弱吗?
JOU Willy:安倍经济学的第三支箭,即“结构性改革”并未大力推行,从这一点来讲,即使在安倍任期,(安倍经济学的)一揽子方案也已经动摇了。
日本央行正坚持量化宽松政策,今年6月,日本央行通过了近3000亿美元的额外支出,作为政府第二次补充预算的一部分。因此,安倍经济学的第一支和第二支箭似乎将继续下去。相比之下,连安倍本人在第三支箭上都曾犹豫不决,很难看出他的继任者会有更好的表现。
观点:关注后安倍时代的结构性改革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沈建光认为,从大萧条到“失落的二十年”,紧缩历史上给日本乃至全球经济造成了惨痛教训。在金融危机后全球化降档失速、经济弊病难以克服的背景下,以安倍经济学为首的一系列措施有效避免日本经济进一步滑向深渊。也正因此,安倍的政策遗产有望在日本长存。
他指出,更进一步说,日本经验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启示意义。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多国陷入大萧条以来甚至有史以来的最深衰退。安倍政府当初在高政府杠杆、低经济增速的压力下大胆启用刺激,市场最初预期的政府债务危机也并未出现,这给予了各国政府使用货币宽松与财政、抗击新冠疫情经济影响的勇气。而疫后全球进一步走向“日本化”,中长期增长趋势下行,低增速、低通胀、老龄化不仅困扰日本,也在侵袭欧盟乃至美国,安倍经济学的成功和不足都值得借鉴和总结。
当下日本货币和财政均面临制约。3月新冠疫情爆发后,日本央行宣布加大量化宽松,目前每年最高可购买12万亿日元ETF、20万亿日元商票、20万亿企业债以及无限量的国债。据其统计,今年截至8月底,日本央行购买政府债54.37万亿日元,商票2.68万亿(13.4%)、企业债1.79万亿(9.0%)、ETF5.74万亿(47.8%);共持有政府债535.7万亿、商票4.9万亿、企业债5.7万亿,ETF资产34.0万亿,相当于日本GDP的99%。目前日本央行已经持有约一半日本政府债和80%以上的ETF资产,考虑到继续量化宽松的边际效果减弱以及流动性陷阱已经出现,实际操作中购买资产的幅度可能比较有限。事实上,疫前日本央行已在“节省弹药”,购债规模仅相当于其指引(每年80万亿日元)的四分之一。
财政方面,疫中和疫后私人部门需求恢复较慢,接下来较长时间政府财政支出仍将是托底经济的重要手段,但消费税已对家庭储蓄产生巨大挤压,日本政府或需考虑让手握大量现金的大企业承担更多税负,例如调整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和对企业海外现金征税。
因此,后安倍时代安倍经济学的实施也将不同于以往,重中之重将是已被呼吁多年的结构性改革。日本能否切实出台结构性改革政策,对劳工市场进行深刻改革,发挥“第三支箭”的效用,最为重要。目前看来,结构性改革恰是安倍任期内的最大短板。
如何推进结构性改革?例如,考虑到提高生育率政策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奏效,日本或需加大引进移民,以公民权吸引外国人进入日本,扩大劳动力资源和税基;“终身雇佣制”的遗毒需要破除,从终身雇佣和灵活就业的二元制向同工同酬转变;企业和政府需要增加IT和数字化投资,以提高运营效率;收入分配也亟需“二次改革”,将更多红利向居民而非大企业倾斜。
沈建光认为,所有这些措施,都需要一个铁腕、有魄力的首相推进,难度不低。
编辑|赵云 王嘉琦 校对|卢祥勇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每经APP、
海外网、财联社、新浪财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