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基金教育主任Leonie:教育成为全球性公共产品,后疫情时代需寻求颠覆性推动力
每经记者 张怀水每经编辑 易启江
第四届太和文明论坛于9月6日至12日在线上举行。延续“科学文化·未来伦理·共同价值”的核心主题。齐聚四海宾朋,纵论天下古今。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尚未企稳的情况下,为便于国内外嘉宾便捷、安全与会,本届论坛在线上举办,聚焦研讨“中美关系及其对世界的影响”“用新兴科技和创新机制维护全球生物安全”“建构未来人才职业能力图谱”三个主题。
本次论坛下设国际关系、前沿科技、教育文化、青年对话四个分论坛,旨在促进国家地区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社会和谐恒续发展。
9月12日,亚欧基金教育主任Leonie Nagarajan在青年对话分论坛上表示,疫情前,我们也会有一些不平等、经济不可持续的模式,比如失学、失业、全球经济的下滑等,但这些风险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亚欧基金教育主任Leonie Nagarajan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疫情发生之后,航班停止、交通停滞,我们只能待在家里,我们可能不能够再去持续地进行过去的一些活动。我们至少需要进入到下一个常态,重新思考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信仰。”Leonie说。
在Leonie看来,疫情对经济、教育等诸多方面产生了不利影响,与此同时,也催生了更多的新业态、新模式,后疫情时代,教育成为全球性公共产品的同时,将会寻求颠覆性的推动力。
Leonie表示,“在2020年,我们经历了不同的场景,新冠肺炎已经把传统教育系统推到了崩塌的边缘,对于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来说,这意味着什么?我们可能需要去适应一些社会经济的变化,并赶上技术驱动的社会发展。“这不仅仅指我们需要在课程表、教学和学习方法论方面做出一些变化,同时需要往更深层次的角度去想,我们的治理机制、融资机制可能都需要创新。”
Leonie进一步指出,在后疫情时代,需要在几个领域寻求颠覆性的推动力,”我们需要知道教师和学习者们的职责和责任分别是什么,是不是需要发生更多的变化?同时,教育的路径不再是一条线性轨迹,而是一条伴随终身的灵活的学习道路。教育支撑着社会流动性和社会凝聚力。我们需要一个建立在价值观基础上的教育体系,这些价值观使学习者在同理心、同情心和创造力的引导下改变我们的社会,使之变得更好。”Leonie说。
封面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