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缘起自动物的病毒偷袭?病毒如何从动物传播至人类,警惕“人畜共患病”!
每经编辑 杜宇
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地球上持续蔓延,而关于新冠病毒的缘起,科学界普遍认为,它最早来自动物。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为:蝙蝠很有可能是本次疫情的源头。病原体从动物“跨越物种界限”传染给人类,这类疾病被称为“人畜共患疾病”。
警惕“人畜共患病”
据央视新闻,1997年8月,印度尼西亚,山火蔓延。800万公顷土地被烧焦,生活在雨林里的动物纷纷逃命。雨林中的果蝠难以饱腹,只得迁移寻找新的栖息地。
一群果蝠飞到了与印尼隔海相望的马来西亚,热带果园里香甜的水果成了它们的食物。果子上留下了果蝠的唾液,有些残渣掉落在附近的猪圈里。猪将地上的果实残渣舔舐干净,不久,一些猪出现了抽搐或急性高烧的症状,之后,养猪场的工人也开始出现、神志不清和抽搐等症状。
1997年初,许多农场工人都得了奇怪的病。至少有20个工人连续发烧,而且持续了很长时间。
当时,五名重症患者入院治疗,被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其中一人死亡。一年后,1998年秋天,这一怪病再次在猪场工人中出现,半年时间有265人被确诊感染,其中105人死亡,死亡率高达40%。 又过了一年,1999年,马来西亚大学医学院的科研人员最终分离并识别出了引发疾病的病毒,源自果蝠,并将该病毒命名为:尼帕病毒。
当时,五名重症患者入院治疗,被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其中一人死亡。一年后,1998年秋天,这一怪病再次在猪场工人中出现,半年时间有265人被确诊感染,其中105人死亡,死亡率高达40%。 又过了一年,1999年,马来西亚大学医学院的科研人员最终分离并识别出了引发疾病的病毒,源自果蝠,并将该病毒命名为:尼帕病毒。
转眼23年过去了,如今对全球造成健康威胁的新冠病毒,与尼帕病毒也有一个共同点。
这种源自动物、跨物种传染给人类的传染病称为人畜共患病。早在人类最为古老的文化摇篮之一——公元前2000多年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遗留的碑文中,就有对人畜共患病的记载。
如今已是公元后2千年,人畜共患病对人类造成的威胁没有减少,还在不断加剧。
2013年,西非几内亚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一名一岁半男孩在自家院后的空心树下玩耍,回家后不久便出现发烧、呕吐,排便发黑等症状,两天后,小男孩死亡。
小男孩感染的是致死率极高、传染性极强的埃博拉病毒。这一病毒源自果蝠。由于人类过度砍伐森林,果蝠开始向人类聚集地转移,空心树上倒挂的蝙蝠成了致死疫情的源头。之后,2013到2016年间,蔓延开的西非埃博拉疫情导致11000多人死亡。
2014年,被女性杂志《Bustle》誉为“朋克音乐皇后”的美国歌手艾薇儿,患上了莱姆病。莱姆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为一种螺旋体,来自这种不起眼的蜱虫,被蜱虫叮咬的脊椎动物,比如鹿和松鼠就会被传染,并成为螺旋体的宿主。
病毒如何从动物传播至人类
据新华社,有人认为新冠病毒可能来源于蝙蝠,但并不知道病毒第一次是如何传播到人身上的。专家指出,这种情况并非第一次发生,也不是最后一次。联合国在一份报告中预测,未来数年间,通过动物传染到人的疾病数量会增加。
据智利《第三版时报》网站7月7日报道,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动物就被认为是病毒传播至人这个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至少在与冠状病毒家族有关的传播方面,这种情况不是首次出现。
首先需要提醒的是,冠状病毒大家族由α、β、γ和δ四个属构成。α属冠状病毒易引发呼吸道疾病、人流感和动物肠胃炎;β属冠状病毒主要影响哺乳动物,包括引发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新冠肺炎的病毒;γ属冠状病毒主要影响禽类,有时也会影响鲸类等哺乳动物;δ属冠状病毒主要出现在禽类和部分哺乳动物身上。
报道称,最早的案例可追溯至1931年,当时美国出现了一种由γ属冠状病毒引发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导致鸡蛋质量和产量下降。
1971年,英国暴发猪流行性腹泻,这种由α属冠状病毒引发的猪类疾病蔓延至欧洲和亚洲其他国家。2013年出现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毒株,在全美国引发疫情,并蔓延至整个美洲。这种病毒并不是人畜共患病病毒,不会对人类和食品安全造成任何风险。
2003年暴发的SARS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在蝙蝠身上找到了与SARS病毒类似的冠状病毒,这表明蝙蝠是这种病毒的自然宿主。
2012年,沙特阿拉伯报道了MERS病例,这种疾病同样是由一种以蝙蝠和单峰骆驼作为中间宿主的β属冠状病毒引发的。
联合国报告呼吁各国加强研究和预防人畜共患疾病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国际牲畜研究所6日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呼吁,各国政府亟需采取措施阻断病原体从动物“跨越物种界限”传染给人类,否则将来还可能暴发更多人畜共患疾病。
这份名为《预防下一次大流行病:人畜共患疾病以及如何阻断传播链》的报告指出导致人畜共患疾病频发的七大因素,包括人类对动物蛋白的需求增加、对野生动植物的利用和开发增多、气候变化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厄·安诺生在报告中说,流行病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也危害各国经济。在过去几个月中,“我们切身感受到,疫情对最贫穷和最脆弱人群的打击最为严重”。为了防止将来疫情再度暴发,必须更加谨慎地保护自然环境。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新华社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