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首次公布AI新基建架构 千亿投资将布局哪些赛道?
每经记者 任芷霓每经编辑 梁枭
新基建投资从政策端逐步落地。今年3月~4月,中央提出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并将人工智能列为新基建的重要领域之一。随后,各省(区市)纷纷公布新基建投资计划。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公布的政府投资计划金额超过40万亿元。
与此同时,各个互联网巨头也开始摩拳擦掌。阿里云4月宣布,在未来三年再投入2000亿元,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腾讯也推出5000亿计划,在5年内布局新基建。
5月27日,腾讯在媒体沟通会上首次公开了AI新基建全景布局。腾讯云AI计算机视觉产品中心总经理王磊介绍称,腾讯云AI新基建的整体布局是“一云三平台”架构。一云是指腾讯云,三平台包括算法平台、服务平台以及开放平台。腾讯云表示,将通过不断整合内部优势AI资源,不断构筑全维度领先优势,打造产业智能化新引擎。
聚焦B端用户在去年全年收入实现同比86%增长后,腾讯云又迎来加速发展的机会。5月27日,王磊首次在媒体沟通会上公布了腾讯云AI新基建全景布局。
王磊称,腾讯云AI新基建的整体布局是“一云三平台”架构。其中,“一云”是指腾讯云,腾讯云以弹性计算、无限存储、加速网络以及全域安全能力作为基础,为腾讯云AI提供底层算力资源。
“三平台”包括算法平台、服务平台以及开放平台。算法平台通过不断完善算法核心框架、深度学习工具、AI中台能力,真正将AI能力应用到实际的业务场景中;AI服务平台通过将腾讯内部多年积累的AI技术能力以云服务的形式提供给行业用户,降低AI的应用门槛;同时,腾讯AI开放平台将全面升级,连接腾讯AI能力与产业,推动AI技术和应用不断进步。
在“一云三平台”的基础上,腾讯云计划联合超过1万家生态合作伙伴,打造一个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落地相互协同、优势互补的新型AI生态体,推动各行各业的整体化智能化升级。
图片来源:腾讯云供图
例如与传统制造业、金融业以及政务服务等的结合,腾讯云AI基础产品总经理徐晓敏介绍称,在制造业方面,腾讯云AI就与华星光电合作,在制造液晶面板的检测环节利用AI代替人工,将检测环节的效率提高了5倍至10倍。据其测算,在腾讯云与华星光电项目的三个工厂中,一年能从人力成本、效率等方面节约数千万元成本。
王磊表示,腾讯云将采用C2B的模式,即发挥腾讯在C端的优势,服务B端客户。“包括C端的场景,C端的流量、C端的产品积累,我们都愿意输出服务给B端客户,满足客户需求和助力客户成功”,王磊说道,“经过持续的投入和建设,我们已经能够每天处理超过30亿张图片,超过250万小时的语音,已经服务全球12亿用户、200万客户,开放出超过200种AI的技术能力,并致力于建设超过1万+生态合作伙伴的腾讯云AI的生态联盟。”
新基建下的AI赛道不是完全竞争新基建东风正起,处在风口上的云服务成为巨头们的必争之地。4月,阿里宣布未来三年投入2000亿元发力新基建,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5月,腾讯宣布5000亿元投资新基建,重点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服务器、大型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物联网操作系统、5G网络、音视频通讯、网络安全、量子计算等领域投入。
此外,京东也发布了“新动能计划”,意在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百度也与广州开发区达成战略合作,落地ACE(即自动驾驶、车路协同、高效出行)交通引擎,成为广州首批数字新基建重大项目建设参与者。
从各大巨头进入的领域可以看到,尽管大家都在新基建这一赛场上竞争,但细分赛道却是大不相同,阿里专注于基础核心研究,腾讯在此之上也关注应用领域,京东则是利用自身的互联网基因打造平台效应,百度专注于自动驾驶领域。
腾讯云AI语音语义与应用平台产品中心总经理周超认为,上述这些同行的行业打法,在新基建的人工智能领域将不会产生完全竞争关系。“各家在里面是提供一个人工智能的能力输出,结合自己的优势提供一个AI能力。”具体到语音技术,周超表示,腾讯在社交对话以及泛互联网系的语音识别和音频转写方面有深厚的数据积累和场景应用,这是腾讯的优势,腾讯也会将这些优势能力输入到行业中,让更多的合作伙伴应用语音智能技术。
对于腾讯云来说,自2018年上升到“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后,成长速度惊人。据国际权威调研机构Gartner发布全球云服务数据报告,2019年腾讯云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第五,亚太地区市场份额排名第四,在全球Top5云服务厂商中是增速最快的。
那么,腾讯云如何在AI新基建赛场上保持领先优势?王磊告诉包括《每日经济新闻》在内的媒体,腾讯主要有几个明显优势。“第一是连接,我们有非常大的用户基础在这里,所以场景和用户数据非常丰富;第二,从我们的理念来说,我们更推崇落地,所以在AI服务落地上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反向带动实验室打磨人工智能的技术,这个其实是一个良性循环。”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