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费产品切入,「脑陆科技」的目标是做脑机交互技术开放平台
大脑作为人类终极探秘的领域之一,一直被全世界的科学家关注。脑科学作为长盛不衰的研究学科,也吸引着商业和资本的长期投入,希望通过挖掘、开发、甚至增强大脑的功能来创造商机。
2014年以后,百度、科大讯飞等公司陆续推出各自的人工智能脑计划;谷歌、Facebook、马斯克也相继布局。单纯从脑机接口设备的市场规模来看,联合市场研究公司(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20年,脑机接口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4.6亿美元;如果从脑机接口可影响到的应用领域来看,不论是医疗、教育还是消费,都将带来远超于十几亿美金的巨额市场空间。
目前主流的脑机接口技术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其中,侵入式主要应用在医疗场景,帮助癫痫、老年痴呆等脑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而非侵入式则以其安全、保守的特点成为消费级场景的优选。
本篇要介绍的这家创企是脑陆科技,公司成立于2018年6月,同年底推出第一代用于助眠的产品——柔软脑机头戴和APP,以此进入大健康市场。在这之后,脑陆科技的业务开始逐渐向其他行业扩展。
2019年6月起,公司面向B端市场的脑机系统全面落地,行业覆盖医疗健康、安防、娱乐、社会生产。
能够实现在不同领域的落地,这和脑陆科技的产品设计思路直接相关。不同于其他消费级产品大多以具备某种功能的产品切入细分赛道,脑陆科技侧重于从产业链上游为下游B端市场提供软硬件一体的解决方案,公司之前发布的助眠产品只占业务量的很小一部分,不过公司会继续开发这块产品,今年将推出第二代。
从产品架构来看下公司的商业模式。这套软硬件一体的系统由脑机硬件平台、数据库平台、脑数据计算平台三部分构成。通过部署电极采集脑电信号之后,数据库平台会对多源多型号的脱敏脑电数据进行结构化/非结构化存储、清洗、管理,之后在算法平台上实现基于高精度信号数据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分析识别,向前端不同场景的用户返回高准确率的脑信号识别结果;所有数据在源头就进行了去隐私、脱敏、加密处理,在此过程中也保持全部脱敏和安全性。
创始人王晓岸表示,即使切入了不同的行业,但实现的功能非常聚焦,因此准确度和产品化水平较高,以精神健康筛查、监测人的情绪和状态、利用脑控实现对外部机器的控制、睡眠与梦、意念识别为主,技术方向很明确。例如,公司与某大厂合作的VR眼镜,就是通过嵌入式脑机芯片读取脑信号,实现双向交互,在输出方面,通过算法判断玩家的情绪状态进行游戏优化;输入方面,玩家可以用“意念”控制游戏人物移动,来实现情绪检测和脑控,从而实现“人机交互”。
产品通过收取硬件+算法调用费用盈利,根据客户需要部署的传感器数量不同,收取的费用在几十到数十万元不等。这套系统从2019年年底正式开始市场推广,预计今年的出货量在几十万台,营收在千万级,目前已经拓展了互联网公司、体检中心、保险公司、药企、高校、智能硬件等领域。
利用脑机接口实现人机交互一般有三大步骤:信息读取、信息传输与处理、信息反馈。大多数公司都能通过部署电极的方式采集到足够的信息,联合创始人卢树强博士认为,目前行业中难度较大的环节已经进入到信息传输与处理,这需要团队具备信号分析算法和分类算法实现,特别是工程开发能力,通过特殊的信号除燥、信号修复、信号缩放等方式提取出任务相关脑电有效信息特征,并构造适用于不同特征信号的模式识别模型来达到较好的识别效果。目前脑陆科技的准确率已达到85%-90%。脑数据计算平台接口调用180万次。
另外一个限制国内脑机接口行业发展的是产业链上游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硬件方面,美国德州仪器TI占领全球大部分市场份额。软件平台方面,美国OpenBCI占领了全球大部分市场份额。国内目前在脑电研发方面实力较弱,依赖进口严重,而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又在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创始人王晓岸表示,这也是脑陆科技为什么要从产业链上游硬件和脑数据计算平台综合解决方案切入的主要原因,脑陆科技参考了一些头部人工智能公司的发展路径——通过自主研发,为下游企业提供硬件和算法支持,成为一个开放平台,同时快读迭代布局自己的消费级产品。
脑陆科技核心团队来自人工智能算法、认知科学、硬件、市场销售管理、产品设计、供应链等领域,团队配置全面。目前已取得了数十项核心自主专利。公司在2018年9月获得百万级天使轮融资,2019年10月获得千万级Pre-A轮融资。
公司正在和高校研发意念打字技术,和Facebook Building 8部门采用视觉诱导的技术不同,脑陆科技在结合了肌电信号和视觉诱导基础上,增加了听觉、话语及关联想象的方式,让用户充分沉浸在场景里,实现意念打字,目前在测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