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互联网络

马化腾常说的“产业互联网”机遇何在?如何破局?

2018-11-19 11:56 来源: 站长资源平台 编辑: 等等 浏览(985)人   

  马化腾常说的“产业互联网”机遇何在?如何破局?2018年10月31日,腾讯董事长马化腾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在公开信中,他声称:移动互联网的上半场已经接近尾声,下半场的序幕正在拉开。而互联网的主战场,正在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移。这一判断再度引发各界对于产业互联网发展进程的关注。


马化腾常说的“产业互联网”机遇何在?如何破局?


  (一)产业互联网是什么?

  那么,被各界追捧的产业互联网究竟是什么?它又蕴含着怎样的机遇呢?其实,如果我们对互联网的发展比较熟悉,就会知道产业互联网并不是什么新事物。早在2000年,硅谷的沙利文(Frost & Sullivan)咨询公司就曾提出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在这份报告中,产业互联网被定义为用复杂物理机器和网络化传感器及软件实现的制造业企业互联。不过,由于受到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一概念并没有受到重视。直到2012年,通用公司发布了一份名为《产业互联网:打破智慧与机器的边界》的报告,对“产业互联网”重新进行了介绍,这才让这个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

  由于在英文中,“产业”和“工业”都是同一个词industry(形容词为industrial),加之产业互联网的最早应用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因此在这一概念被引入到中国时,被译成了“工业互联网”。后来,“工业互联网”的概念逐步和德国“工业4.0”的概念融合,成为“产业互联网”的通行翻译。不过,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原始文献,就不难发现产业互联网的应用领域并不止于工业。至少在通用电气的报告中,它就涉及到了航空管理、医疗等领域。

  目前,我国的第三产业已经占到了GDP的一半以上,而在第三产业中的很多行业,产业互联网的相关技术依然是适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对产业互联网的理解不应该局限在工业领域,否则,就可能低估了其发展潜力,限制了其发展。

  (二)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机遇何在?

  与消费互联网相比,产业互联网蕴含着远为巨大的商机。对此,我们可以从两者的连接数和app需求量来窥得一些端倪。消费互联网的连接对象主要是人与PC、手机等终端,其连接数量大约为35亿个,而产业互联网连接的对象则包括人、设备、软件、工厂、产品,以及各类要素,其潜在的连接数量可能达到数百亿。从app的数量上看,整个消费互联网现有的app只有几百万个,而据估计,仅在工业领域,产业互联网需要的app数就约有6000万。

  从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来看,产业互联网的意义要比消费互联网更为重大。从功能上看,消费互联网解决问题主要是连接消费者,帮助既有的产品更好地进行销售和流通。尽管它也会对生产产生促进效应,但总体来说这种影响依然是间接的、有限的。相比之下,产业互联网对生产的影响则更为直接,也更为明显。通过借力互联网,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传统企业可以更好地设计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更有效地组织生产、更快捷地实现产品的物流和销售,从整体上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生产效率。这对于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产业互联网发展的难点何在?

  尽管产业互联网的潜力十分巨大,但相对于消费互联网,其发展却比较滞后。除了技术因素,这和产业互联网本身的特征有很大的关系。

  第一,各产业都具有自身的特征,使得发展产业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很难实现。虽然产业互联网作为一个整体潜力巨大,但由于产业的性状各异,因此具体到每一个产业,其市场却很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进行建设的规模经济就很难实现,投资很难得到回报。

  第二,产业互联网对产业组织的变革有很大要求。如果没有组织的系统变革,单靠信息系统和技术来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难度很大。然而,组织变革并非易事,难以在一朝一夕实现。

  第三,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多个环节环环相扣,很难像消费互联网那样实现单点突破。在消费互联网中,企业的盈利模式相对简单,只要开发一个软件,开通一个app,就可以让用户下载,通过增值来获得收费。这种模式很简单,很容易复制,可以迅速扩大规模。但是,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却很困难,一个模式的成功往往需要其他产业和企业的配合,因此很难迅速发展。

  第四,产业互联网对基础设施和技术的要求较高,对于资本的需求也更大。

  以上这些特点,都限制了产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四)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应如何破局?

  要突破以上种种限制,推进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就必须综合发挥政府、互联网企业,以及传统企业这三者之间的力量。

  首先,政府、互联网企业,以及传统企业应当积极合作,探索产业互联网的底层架构标准。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中,可以借鉴哈佛大学两位教授鲍德温和克拉克所提出的“模块化”理论。一个产业的设计规则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架构层面和应用层面。在架构层面,需要有一套统一的规则。有了这样的规则,企业之间就避免了不必要的协调成本。而在应用层面,则可以采用模块化,让具体的应用开发者设计自己的规则。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中,这个思路是完全适用的。尽管由于产业的差异性,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设计标准,但是如果有了一套统一的底层架构标准,那么整个产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所面临的市场就变得足够大了,企业进行相关建设的成本也会大为降低。至于这套底层架构标准怎么定,就需要政府、互联网企业,以及传统企业共同探索。

  其次,传统企业应着力对企业组织体系的改造和创新。应努力实现企业结构向扁平化、网络化转型,从而提高企业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只有当企业的组织结构足以灵活,才可能有效地应用技术变化带来的挑战,有效拥抱产业互联网带来的变革。

  再次,各类主体之间应当加强协作,共同推进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不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产业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各类主体之间的彼此配合、协调推进。在这个过程中,不同产业、不同企业之间应当要加强沟通,力图对相关的技术标准达成共识。与此同时,政府也应该发挥其引导作用,减少企业的协调成本。

  最后,政府应当通过产业政策对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进行扶持,对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技术的研发进行补贴。产业互联网的建设是具有巨大正外部性的工作,如果仅仅依靠私人企业,就会出现投资不足。因此,政府应当积极介入、大力支持,为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撑。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我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也将继续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再创佳绩。


    2898站长资源平台网站资讯:http://www.2898.com/news/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kefu@2898.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2898站长资源平台( www.2898.com )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