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欲玩转“内容+社交电商”模式
京东欲玩转“内容+社交电商”模式。对于京东推京东号这事,各媒体众说纷纭,有人说京东要是做科技类内容平台还是有戏,但更多的人认为,京东毫无内容和媒体基因,且推京东号与电商购物很难衔接起来,京东此举有“白瞎”之嫌。
京东推“京东号”自有深意—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数量趋于饱和,流量的拓展越来越困难,内容极有可能成为流量沉淀的切入点。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内容平台将再次迎来红利?内容变现的有效方式是什么?自建内容平台外,是否有更好的流量沉淀途径?
布局内容,最终目的是为了流量
“内容创业将迎来最好的时机”,这种趋势判断早已有之。事实上,罗辑思维等上百个公号纷纷获得融资,堪称泛滥的APP,喧嚣其上的网红经济,一切都在显示,内容创业的确已经成为互联网的风口。
但随着在互联网产品的增加,用户的留存量越来越低,流量越来越分散,各个电商,视频网站,新媒体APP,以及各种应用APP的流量都出现了令人胆战心惊的下降。
因而,增强粉丝粘性和留存量成为众多互联网企业的着力点,内容聚合型平台,由于大部分的内容兼具广度和深度,容易成为流量的聚合地,众多互联网企业布局内容的原因正在于此。
在京东推京东号之前,2016年3月腾讯正式推出“企鹅号”,阿里则于5月份正式发布“UC订阅号”,百度则宣布百家号于9月28日全面开放注册,360也推出众媒号、北京时间号……此外,已然成为这一领域独角兽的今日头条,搜狐、凤凰、网易等门户也还在这一块持续发力。
社交电商是京东号变现的初衷
早在京东的“3C升级计划”中,京东就表示要在平台电商里加入社区的因素,向社交电商的生态模式迈进。京东之所以建立京东号,正是基于对未来社交电商的设想。
利用优质内容吸引大量的流量,当流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变现,这是几乎所有内容创业的模式。内容变现主要有广告、内容付费、电商三种路径,但广告变现日趋面临瓶颈,订阅号难成气候,唯有电商尤其是社交电商散发着魅惑的光芒。
就目前广告变现的现状来讲,一方面,大多数的内容平台商一味追求高流量,内容品质难以维持,造成高价值营销群体的流失;另一方面,即便广告内容能带来不小的转化,但是用户是一次性的,难以沉淀。
而内容付费的变现方式更是艰难,虽然近日罗辑思维自建“生活作风”平台,意味着从流量引流到卖内容的转化,但内容付费还在起步阶段,注定了这只能是少数人的游戏。
从电商的变现方式来看,无论是吴晓波运营社群,还是小红书自建社群,都是“内容+社交电商”结合的成功典范。
“工具+服务”,建立社交电商的生态模式可以更简单
对于京东、阿里这样的传统大电商平台,要建立社交电商的生态模式,往往要大动干戈,从内部大力造血,还不见得有效果。毕竟这类中心化的平台,要自建去中心化的内容IP,难免左右冲突,双手互搏。
以阿里为例,这个平台本身就重于电商的运营力,十多年以来它一直重于用户购物习惯的培养、以及对电商运营生态的布局,对整个电商市场了如指掌,极具前瞻性和竞争力。但在社交上,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从钉钉、支付宝到闲鱼、造物节等等一系列的举动,每一次都投入甚多,轰轰烈烈,但在消费者的眼中,阿里终究还是个充满电商属性的平台。
由于用户的习惯和思维方式难以彻底改变,同阿里做社交如出一辙,京东布局内容多少有点违背常理,难以立竿见影。
2898站长资源平台商业经济排行榜:http://www.2898.com/webmain/syjj.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