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保脱保险外衣、信美相互离场,到底动了谁的奶酪?
相互保脱保险外衣、信美相互离场,到底动了谁的奶酪?上线不足两个月的支付宝“相互保”升级为“相互宝”,从“保”到“宝”,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却点明了背后最关键的本质变化,其从保险产品转变为网络互助计划,“脱掉”保险外衣。
从高调“横空出世”,各种热词营销席卷刷屏,再到监管出手,相互保升级更名,承保方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以下简称“信美相互”)黯然退出,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事实上,倒逼监管出手的背后,一方面,是相互保在产品宣传、信息披露方面的疏漏,另一方面,也是流量平台借助互联网渠道给带来传统险企冲击,利益博弈所致。
借道相互保,流量平台欲下大棋
不到两个月时间,支付宝“相互保”在保险行业内掀起一阵“浪潮”,高调“横空出世”,各种热词营销席卷刷屏,如今,监管出手,相互保升级更名,信美相互黯然“出场”。
回溯来看,10月16日,支付宝蚂蚁保险平台携手信美相互推出 “蚂蚁相互保”,数据显示,上线一月之际,相互保参与人数高达1800万人次,截至27日中午,支付宝页面显示,参与人数已超过2000万人次。
对于相互保的讨论之声还未停歇,11月13日,京东金融跟进,联合众惠相互上线“京东互保”,尽管事后众惠相互回应称,此前仅为灰度上线测试,将对京东互保进行用户体验升级后,再择期推出,但事件本身,却使得业内对该模式的争议进一步“发酵”。
为何流量巨头纷纷瞄准了相互保这一概念切入保险市场?
“作为承保方,尽管信美相互可以从中获利,但实际最大的受益方是蚂蚁会员”,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对蓝鲸保险直言称。
据了解,蚂蚁会员为蚂蚁金服旗下子公司,成立于2017年10月,注册资本100万元,亦为用户在参与相互保过程中的投保人,即蚂蚁会员将用户聚集后,再向信美相互投保名为《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相互保团体重症疾病保险》的一年期团体重疾险。
事实上,参与相互保的支付宝用户本身,才是平台最大的“财富”。
“这些都是未来保险消费的潜在客群”,徐昱琛说道,某种程度上而言,无论是支付宝相互保、还是京东互保,平台更大的谋求,是通过参与互保方式集聚用户,将有潜在保险需求的人群筛选出来,“为下一步变现做准备”。
“流量巨头相继推出类相互保产品,意在谋求流量转化,精准客户画像,后续持续推介更具针对性的保险产品”,经济学家宋清辉持有同样观点。
异道竞争,动了谁的奶酪?
但事实上,相互保产品本身也存在“漏洞”。
蓝鲸保险获悉,在经过约谈,以及对信美相互推出的团体重疾保险产品业务开展现场调查后,监管指出,该款团险产品涉嫌存在未按照规定使用经过备案的保险条款和费率;销售过程中存在误导性宣传;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
“把保险产品本身的东西弱化了”,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相互保”并未从保险产品上进行包装,而是通过简化,利用“互保”概念进行推广,意在利于传播。
“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以及快速的获客能力,确实会对现有的市场主体带来一些冲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指出。
再来看产品方面,上述业内人士则直言称,蚂蚁相互保运作模式类似于轻松筹、水滴筹以及抗癌公社等网络互助模式,只是借助于网络平台,出单形式上,恰由相互保险社承保,“从理论上来说,普通寿险公司亦能作为承接方”。
“相互保并不具有保险产品的特征,上海对位经贸大学保险系郭振华对蓝鲸保险分析称,某种程度上而言,保险产品先付费后赔付,保险公司需要提取准备金,承担的风险需要准备资本,“这些相互保都不需要,所以本质上并非保险”。
“虽然不是保险,但却是保障,是跟保险产品尤其是跟重疾险相竞争的”,郭振华补充道,“自然动了部分传统保险公司的奶酪。”
上述业内人士举例称,目前市场上,30岁男性的重疾险,一般形式为10万保额、20年缴费期限,一年保费大致在3000元左右,假如不需要身故责任、不需要终生保障,保费可能在1000元左右,“事实上,这也是一个产品不断升级的情况”。
通过相互保,30岁男性,30万元保额的标准,在经过升级后,一年缴费上限不超过188元,“尽管不能这样简单比较,但确实对传统保险行业有很大的冲击,在相同的保障之下,为什么要花更多的钱呢”?
“通过互联网渠道,相互保使得年轻人能够获得保障的成本大幅度下降,比如一份重疾险需要年缴费3000元的公司,这个时候肯定是恐慌的”,该业内人士进一步表示。
监管出手,如何平衡创新、风险天平
事实上,对于倒逼监管出手,将相互保划归为网络互助计划,脱下保险产品“外衣”,业内也看法不一。
“‘相互保’将科技与互助的保险机制结合起来,不同于传统的保险商业模式,与已有的监管规则形成一定的张力”,朱俊生对蓝鲸保险分析称,目前,相互保回归网络互助计划,信美相互不再参与,“这是监管部门基于维护现有监管规则,以及不同市场主体竞争公平性的考虑,可以理解”。
在朱俊生看来,监管部门鼓励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的创新,但对于涉嫌报行不一、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有可能影响消费者合法权益,也有采取监管行动的必要。
“新的东西,还没有很好接受时间检验,这方面的探索也会受一些限制,还是比较可惜的”,一位业内人士惋惜道,尽管相互保升级后用户权益并无损失,但对于行业创新而言,或许并非好事。
如今,监管干涉下,围绕相互保的讨论,也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如何既防范风险,维护消费者利益,又给市场新生事物留下探索和创新的空间,有效发挥市场作为试错过程的作用机制。
“监管机构既要防范风险,又要支持创新”,朱俊生建议,可以积极探索包括保险科技在内的新生事物的“监管沙盒”机制,以风险可控的方式在有限范围内开展创新业务。
举例来看,可选取某一地域和某条业务线作为试点,为创新提供真实测试环境。在试点期间,可以适当放宽监管要求,在保证消费者利益不受侵害,维持行业稳定等红线的基础上,对保险科技以及各种新生的商业模式与生态的应用进行可行性分析及充分论证。
事实上,无论是“相互保”,还是“相互宝”,随着监管出手,这场“营销狂欢”暂时告一段落,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诞生提高了公众保险意识。
正如信美相互在公开信中所表示的,“相互保”推出的初衷,是以互助共济的形式让更多人在大病时,能够获得一定的保障,推动保险回归保障本质。
2898站长资源平台网站资讯:http://www.2898.com/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