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粘性掣肘,百度小程序或重复轻应用结局
用户粘性掣肘,百度小程序或重复轻应用结局。当微信、支付宝相继上线小程序,在BAT中日渐掉队的百度终于再一次选择了战略跟随。日前,百度在手机客户端悄然上线一款名为“优信二手车”的小程序。
百度小程序的页面设置与微信小程序几乎无差别,用户可以通过扫码或进入常用服务打开使用,拥有“添加到桌面”功能。区别于腾讯小程序仅在自己体系内分享,百度小程序更加“开放”。在转发分享时可以链接微博、微信和其即时通讯软件百度Hi。
这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战略跟随,实际上百度此前早已有类似的理念。早在2013年,百度为了解决用户对于“低频强需求”应用的使用场景,曾围绕搜索建立了一款与现在微信小程序类似的“轻应用”。2014年,百度又上线了直达号,同样是围绕搜索建立用户与商家直连的模式。但可以说这两个尝试基本都宣告失败。
此次百度重新尝试小程序,其时间点很晚,而产品逻辑也有些模糊。也许是实现线上场景与线下场景打通,也许只是为庞大的搜索流量找个承接的产品。但无论如何,在微信、支付宝相机已经布局后,百度小程序的作用充其量也只是完善产品功能,难以有更大的期待。
重蹈轻应用覆辙?
小程序与百度,到底谁要支持谁恐怕还存在疑问。百度小程序虽然支持链接微博、微信和其即时通讯软件百度Hi,但点击分享的链接后,都转至百度App的下载界面。也许是内测阶段暂时没做到深度链接,但即便未来正式上线,这种链接社交网络的设计,估计也要承担为百度增加注册用户和下载量的职责。
同时,小程序的使用更多是在百度APP中进行。百度为小程序的赋能更多是基于搜索这个“用完即走”的场景。那么,用户在搜索的时候会有多大概率用到小程序?有多少用户会在手机百度上搜索打车软件?又有多少用户会在百度上搜索外卖?如果最终只是停留在有限的应用,跟直达号和轻应用恐怕没有太大的区别。而前两者已经证明了,百度无法做出规模。
而更为困难的是,大部分巨头都已经布局了小程序。去年7月UC上线了小程序、8月小米上线了直达服务,上个月,手机厂商举行了“快应用标准启动发布会”,华为、小米、OPPO、vivo等十大国内手机厂商共同推出了对标小程序的快应用。在这种情况下,百度的小程序更多只是完善产品的设计,且不必说与阿里、腾讯分庭抗礼,能从这些竞争对手中突围都实属不易,前景恐怕会很悲观。
弯道超车?百度的无奈之举
小程序只是表象之一,其背后真正的问题在于,在移动时代,百度的工具属性使其很难创造出具有粘度的产品,包括手机百度自身,也没有达到足够的粘性。虽然在应用商店中,手机百度的下载量时常可以冲到前十,虽然早在2016年,百度移动搜索月活跃用户就达到6.65亿,但这些都难以掩盖,百度的账户体系留存不住用户的尴尬事实。用户搜索的场景是真正的“用完即走”,当留存不住用户,百度为旗下平台赋能的难度也就更大。
在这几年的发展中,百度有两个思路,一是建立具有粘度的用户体系,所以,百度的产品设计,都在试图让用户在平台上用起来、玩起来。比如,百度上线的区块链游戏——“莱茨狗”。领养这种区块链宠物需要以百度账号登录,通过网页访问能免费领养一只,下载百度钱包能再领养一只。用户可通过使用百度内部产品获得微积分(交易莱茨狗使用的虚拟货币)。这种设计表面上看是区块链,实际上还是为了百度的账户体系服务。但显然,目前百度依然没能解决粘性不足的难题。最成功的的当属百度糯米,但最终还是被收购。
百度的另一个思路是基于其技术优势差异化发展。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便是这个思路的代表。在生活类服务上,百度基本难以与阿里和腾讯相抗衡,AT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立了牢靠的壁垒。在这个领域,百度已经逐渐掉队。而只有跳出这个圈子,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弯道超车。所以,百度从最初拿出200亿现金做百度糯米,变成了“all in 人工智能”。百度的速度是很快的,已经上线了AI开放平台,自动驾驶技术也在积极开展。而也只有在人工智能领域,百度才可以真正于阿里和腾讯并列。
在第一个思路没有太大希望的情况下,百度的权重已经逐渐向人工智能的思路倾斜。而无论是小程序还是其他产品,百度更多的是完善产品线,能带来一定的用户量最好,至于有多大的野心,百度并不会给予太高的期待。
综合来看,小程序获得的支持恐怕不会太高,即便获得一定的支持力度,由于百度账户体系的自身差距,小程序大概率也是要重蹈轻应用、直达号的覆辙。不过,从卖掉百度外卖开始,百度的重心就已不在于此,真正决定百度能否跟上AT的步伐的是人工智能上的成果。
2898站长资源平台网站排行榜:http://www.2898.com/ranklis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