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汽车广泛商用化真的会从理论到现实吗?
看过《速度与激情8》的朋友一定不会忘记影片中震撼的“僵尸汽车雨”场面,满满的黑科技加上强烈的视觉冲突效果,画面中大批的商用化无人驾驶汽车尽管颇具科幻色彩,但现实中无人驾驶技术的确有了不小的突破,它的背后离不开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持。
百度近期开放无人驾驶技术并且了发布开源软件平台“阿波罗计划”,该平台能够有效结合汽车的软硬件系统并快速搭建一套自动驾驶系统。百度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或将降低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门槛。未来若大规模商用化,百度无人驾驶技术将成为“汽车界的安卓”。
与无人机不同的是,无人驾驶汽车的商业化似乎更接地气。全球科技巨头都将无人驾驶汽车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谷歌是最早布局无人驾驶汽车项目的,而目前苹果,特斯拉以及优步都是该领域非常强有力的竞争者,但百度是目前全球第一家开源自己无人驾驶技术的科技公司,看来百度将人工智能作为未来发展战略的核心绝不是闹着玩的。
无人驾驶汽车,顾名思义是将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到传统汽车产业上,在汽车零部件和硬件组装的基础上加入云计算,车联网以及GPS导航等技术和内容,这对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算法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因为无人驾驶整体造车的复杂程度和技术要求都是极高的。
而百度将无人驾驶技术开源无疑对成熟的整车制造厂商来说是天大的福音,但是无人驾驶汽车商用化最大的问题在于安全性。虽然表面上看无人驾驶汽车依靠智能控制上路会更加安全,避免了人为操作的非理性失误,但是现实路况复杂多变,机器人毕竟不能像人脑一样随机应变,与此同时还必须保证无人驾驶汽车在长时间行驶的过程中不出现故障。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汽车销售仍然是传统汽车为主,新能源汽车为辅。新能源汽车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再加上锂电池技术的突破,商用化相比无人驾驶汽车显然容易的多,假设无人驾驶汽车真的能够从幕后走到台前,就必须同时面临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双重竞争,而且无人驾驶汽车上路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相信大部分人还是持有观望的态度。
无人驾驶汽车行业整体处于内部测试阶段,由于现有法律法规的限制,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投入商用,但商用化的核心还是在于量产。无人驾驶技术是否适用于所有的车型?汽车品牌不同,相应的零部件规格一定会有所差别,无人驾驶技术应用汽车领域最大的阻碍在于没有一个量化的通用技术标准。因此,针对无人驾驶,整车生产企业更有话语权。
退一万步来说,未来无人驾驶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广泛应用到汽车领域还有一个致命伤,那就是价格的问题。据官方统计,目前一辆无人驾驶汽车整车制造完成的价格是普通汽车的10-20倍,汽车生产商生产的成本如此高昂,售价显然不是一个小数目。要知道无人驾驶技术商用的最终目的是消费,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如何能购买这么昂贵的汽车?
不可否认,百度开源无人驾驶技术以后会降低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平均制造成本,但是量产耗费的资金对中小型科技企业来说依旧是一个天文数字。这就注定了无人驾驶项目是只有像谷歌,百度这样的科技巨头才能玩的资本游戏,但是它们都没有汽车制造的经验和成熟的供应链。因此,无人驾驶汽车要想实现量产就必须和汽车制造厂商跨界合作。
失去了价格优势的无人驾驶汽车唯一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只有是安全舒适的服务体验了。现在交通事故频发,如果无人驾驶汽车安全稳定性非常好,相信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富人阶层是会考虑购买的。当然,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会存在分化,毕竟对于驾驶爱好者来说,驾车行驶带来的刺激感是一种享受,无人驾驶剥夺了他们开车的乐趣,潜意识里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无人驾驶技术未来广泛商用还存在一定难度,当技术条件和造车成本能够无限接近高端汽车市场中等偏上水平的时候,那么无人驾驶汽车的广泛商用才是有可能实现的。而按照目前量产的边际成本来看,无人驾驶汽车只会是小众化的富人阶层商品,至少不可能是理性中产阶级消费的第一选择。
况且,人们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信任程度是需要时间慢慢沉淀的,目前最有可能率先商用化的也许是半自动驾驶汽车,最后逐步过渡到完全无人驾驶阶段。按照目前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的发展速度,无人驾驶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大约在10年左右。
本文由爱合伙原创,阅读原文:http://aihehuo.com/blog/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