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行业乱象被无视拿何谈未来?
共享单车行业乱象被无视拿何谈未来?4月底的周末,这个本该媒体人休息的日子,被摩拜一场“别开生面”的发布会所占据,媒体人的朋友圈也被摩拜各种信息刷屏。日订单量超过2000万,累计骑行次数超过6亿,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共享单车运营平台,这是摩拜单车对自己一周年的总结。
自嗨的共享单车
在摩拜单车发布会结束后,日订单量超过2000万是被各大媒体广为传播的一句话。在一些媒体关于共享单车的报道中,甚至出现了黑摩的减少70%的论调。更有意思的,还是4月12日摩拜单车就和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发布了《2017年共享单车与城市发展白皮书》。
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摩拜单车自上线以来,全国骑行总距离已经超过25亿公里,这大约是从地球往返月球3300次的距离,节约了4.6亿升汽油,减少碳排放54万吨,相当于17万辆小汽车一年的碳排放量。
不可否认,以摩拜单车、ofo、小蓝单车等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平台,对用户最后一公里的出行提供了便捷,但其实际贡献是否如白皮书所说的那样,这恐怕很难验证。不过,摩拜单车已经沉浸在自嗨式的狂欢中,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摩拜单车发布会上,订单量和风轻扬版本的新单车占据了很大的篇幅,而共享单车出现的乱停放等问题却未被提及。
坦白说,摩拜单车这种过度鼓吹贡献,回避乱停放等尖锐社会矛盾的做法,已经将共享单车这个新兴的行业置于一个很危险的境地。想想一年前,媒体关于滴滴的报道铺天盖地袭来,内容多是日订单量千万,解决了数千万人的就业问题,改善了数亿人的出行难题。再看一年后的今天,网约车新政出台实施后,曾经以廉价着称,并砸出上百亿真金白银补贴用户的滴滴打车,被消费者愤怒的帖上了昂贵、打车难等标签。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消费者对滴滴打车的态度居然是天翻地覆,这一巨变背后,值得网约车平台们反思,也需要引起共享单车平台们的警惕。一针见血的说,2016年滴滴颠覆了出租车,2017年共享单车颠覆了滴滴……那么2018年,共享单车或将被又一个新兴的共享经济颠覆,这才是最可怕之处。
共享单车能火多久
以滴滴打车为代表的网约车,从最初疯狂的补贴大战,到偃旗息鼓,不过两年左右的光景。同样是致力于解决用户出行的共享单车,又能火多久?明年,还是后年?想必,正自嗨的摩拜单车或许没有思考过这一问题。
现在看来,以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是资本与政策的一场激烈博弈。为了抢占市场,疯狂的资本不惜重金,仅Uber一家在国内市场的补贴就高达数百亿人民币。当资本用数百亿补贴培养了消费者的习惯后,政策的出台,将资本烧钱培养的消费习惯瞬间归零。从表面来看,网约车被严厉的监管政策搞残了,殊不知网约车平台死于资本的贪婪。正所谓,Nozuonodie!
众所周知,滴滴和Uber这样的网约车平台,的确解决了用户打车难的问题。与此同时,网约车数量的高速增长,以及不规范的运营,对市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破坏性作用。频发的治安事件,大量网约车让北上广等城市的交通越来越拥堵,疯狂的加价等一系列负面问题,将网约车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面对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滴滴、Uber和易到为代表的网约车平台,一味通过舆论强调网约车的贡献,并借助媒体与政府监管部门隔空喊话。资本与政府的一番博弈过后,网约车回避问题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做法,迫使政府监管部门出重拳整治。客观地说,网约车平台们这种血的教训,是所有共享经济必须深刻反思的问题。
眼下,共享单车引发的社会矛盾,同样是政府高度关注的一个社会话题,尤其是共享单车乱停放这一问题。清明节前后一些旅游景点被共享单车攻陷后,各地政府已经出台了政策约束共享单车,这与一年前政府出台政策约束网约车出奇的相似。不难想象,一旦共享单车监管政策出台,共享单车还能火多久?
竞争力缺失的共享单车
与网约车平台一样,监管政策的出台,不会消灭共享单车,只会加速共享单车价值的理性回归。不得不承认,共享单车的日订单车,很大程度是资本补贴驱动的结果。一旦用户消费行为趋于理性后,竞争力缺失的共享单车将迎来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仅就商业模式来讲,共享单车就是一个没有桩的公共自行车。经过多年的试点,加上停车桩的约束,公共自行车方便用户出行的同时,并没有引发像共享单车那样乱停放的矛盾,也没有出现公共自行车偷盗的情况。所以说,公共自行车的一些运营经验,已经成为了其核心竞争力。反观共享单车,除了停放的便捷外,还有什么优势?
在价格方面,共享单车处于劣势。摩拜、ofo和小蓝等单车的费用每小时大约是1-2元,很多地区的公共自行车是1小时或2小时内免费。由于很多地区的公共自行车都是作为公益提供给用户的,以盈利为目标的共享单车,拿什么与公共自行车竞争?
当然了,与公共自行车相比,共享单车的舒服度要优于公共自行车。作为短途的骑行工具,免费和体验好这两项指标,哪一个更具诱惑力还是一个未知数。激烈的竞争之下,摩拜与ofo已经开撕,不断升级的红包大战,让两家共享单车平台背负了更高的运营成本。为了吸引用户,ofo与蚂蚁金服合作,推出了免押金骑行的活动。在上海地区,凡是芝麻信用分数650分以上的用户,均可以信用授权免押金使用小黄车的服务。另据媒体报道,ofo免押金骑行的地区正逐渐增加。
与公共自行车交纳押金办卡的方式相比,ofo在运营模式上体现出了互联网便捷性的一面。可在信用极度缺失的市场背景之下,ofo这种信用授权免押金的模式能走多远还是一个未知数,因为这会让共享单车平台背负更大的风险。一旦用户骑走了ofo小黄车,共享单车平台又缺乏惩罚措施,这一矛盾如何解决。
就共享单车行业的现状来说,除了无桩停车这一优势外,共享单车在运营方面还未形成自己的优势。一边是公共自行车“免费”骑行的竞争,一边是资本对盈利的渴求,腹背受敌的共享单车的竞争力在哪里?
写在最后:一直以来,资本在国内互联网领域的运营手法都是先用钱圈用户,当用户达到一定规模后再考虑如何盈利。激烈的竞争之下,资本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升级,滴滴颠覆了出租车,结果被共享单车无情颠覆。如果一味野蛮式发展,共享单车或成为第二个滴滴,在残酷资本的推动下被无情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