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业终究还是得回归本质
在大机会面前不做机会主义者。对创业者而言,不能做跟着风走的机会主义者,而是要回到创业创新的本质。
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在过去几十年里,基本上是互联网的创业,或者简单来讲是一个消费互联网的创业,这一切基本上是消费互联网。
消费互联网有一个最重要的逻辑,就是天派逻辑,希望赢家通吃,在一个广阔的消费领域里运用杀手级的应用,海量烧钱,最终获取上亿的用户,所以这非常像一位收割者,这个产业一片哀鸿,最终只有1到2家活下来。
这种消费互联网多机遇,对于VC来讲就是一个概率,如果他投下去有1000家,甚至10000家,最后有1家胜出就会回报,但对于创业者来讲,是很其残酷的。
当一个领域迎来机会时,很多人都能拿到钱,很多人都进入自己并不熟悉但是又有很多利润的行业。最后,有不是这个产业的巨量年轻人杀入这个行业。
当然,他们都融到了钱,有的人容到了3轮,但是很少有人活下去。那么多的打车软件,最后全中国只剩一家。BAT阿里腾讯各一家,都坚持不下去,所以残酷的消费互联网游戏是赢家通吃的游戏,它对创业者有巨大的考验。
天派VS地派
我们说现在的风向有一些变化,地派逻辑的出现,并不是在消费互联网里做同质化博机会的创业者,而是深耕于一个又一个的产业。
现在中美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所谓产业互联网其实就是“互联网+”。
轨道交通有那么多的创造空间,有太多的机会,但是在此之前,这些领域并没有年轻人,并没有创业创新的萌芽开始,大家还是靠大公司来做。
所以,产业互联网是一个新型的重要方向,在这个领域里出现了很多新的做法。在产业互联网有一个不一样的哲学和创业逻辑,它是百花齐放。
产业经验大于互联网技能,你对产业有多深的了解,你的落地有多深的把握,而不是大家都去做APP,做市场推广,实际上最重要的是产业经验。
有产业经验的人,做起本行业的创新就会得心应手,他们欠缺互联网资本融资的技巧。
我认为地派对产业有深度理解,但他们对互联网工具思维,或对资本市场的了解有欠缺。恰恰是这样的人,才是未来最重要的一位创业者。如今在美国也发生这样的情况,不只有中国是这样的。
所以,企业服务,而不是消费者服务,产业深度纵深,而不再是通用的互联网,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创新趋势。
当发生这样的风向变化,创业者创新趋势潮流变化的时候,它后面配置一个很重要的资本的逻辑。
如果在消费互联网里是赢家通吃,而VC要投这个领域的创业者,他首先看重你的是用户积累速度,获取速度,市场规模扩大速度,他不会看重现金流,不会看重盈利能力。
我们可以看出,在过去十几年里,在纽约纳斯达克亏损上市亏得越多估值越高。美国资本市场逻辑和中国趋同,这是一个反向趋同。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疑问请及时联系2898站长资源平台官方客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