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当前位置:首页> 创业> 创业动态

金融业“蝗灾”频发拿什么来拯救?

2017-03-16 11:24 来源: 站长资源平台 编辑: 等等 浏览(919)人   

    金融业“蝗灾”频发拿什么来拯救?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但这种快速暴涨背后却是风险的频繁爆发。除了传统的信用风险,外部欺诈更是成为了一个新的主要风险源,一些P2P公司甚至由于恶意欺诈产生的损失占整体坏账的60%。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新兴互联网金融机构,都要应对金融欺诈这个“蝗灾”。


金融业“蝗灾”频发拿什么来拯救?


    利益之战,金融欺诈背后的激烈博弈


    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兴起的时候,有那么一群被称为“羊毛党”的人,说他们是黑客有点不太准确,他们的工作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但这群人却可能会给平台带来远比黑客更大的风险。


    就在去年,一百多家P2P公司遭到黑客攻击,损失惨重,光是深圳、浙江两地就有20多家跑路。这群刷客大军如蝗虫过境,一些平台分秒间被薅干。他们成群结队,唯利是图,成为金融黑色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畸形产物,但他们的存在,又有着某种必然。


    在互联网领域,速度与规模是套在所有创业者头上的魔咒。他们需要向领导交上一份完美的数据,需要向投资人证明业务异常繁荣。「不惧风险、快速前进、忍着亏损先做大、不断扩张、向资本市场讲漂亮的故事。」为了快速扩张,抢占用户,大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司都在默认着这群「羊毛党」的存在。


    「实际上,很多平台希望我们去薅羊毛,平台故意留下漏洞,就是为了增加注册量和业务量。」一位资深的羊毛党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但可怕的是,这群“羊毛党”只是金融黑色产业链中的初级参与者,更为可怕的还有“黑产”军团。


    而所谓“黑产”,其实就是那群在各个渠道搜罗被泄露的用户信息,然后利用互金平台(多为创业公司)风控能力相对薄弱、采用线上审核等业务特点,不断地挖掘新漏洞的高阶「羊毛党」。羊毛党很多时候只是赚取平台给出的各种优惠,而这群人带来的更多是金融欺诈。


    自2014年开始,众多消费金融平台开通「透支」、「零首付分期」功能。根据用户的信用消费记录,平台提供一定的「透支」额度,可以购买商品享受服务,也就是这些平台,正在成为黑产眼中的肥肉,他们用盗刷传统银行卡的手段,来盗刷网上的消费金融平台。


    发展至今,黑产们已经形成了一个集信息盗取或伪造、中介助贷、贷款资金安全转移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他们的存在给整个金融行业带来了血的代价。可以说,找到一种有效杜绝“黑产”金融欺诈的方法已经迫在眉睫。


    为什么大数据会成为“反欺诈”的最有力武器?


    何谓金融欺诈?其本质是行为人对信息不对称的利用,这种欺诈行为往往具有攻击对象不确定性的特征,所以在欺诈风险度量过程中往往缺少风险数据支撑,而这也是构筑反欺诈“防护网”的核心难点,那就是风险大数据的缺失或共享不足问题。


    如今传统的金融企业一般会采取“黑白名单”、基于规则的防范机制以及通过自有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建模等传统方式来做风控。但这些方式往往存在滞后性、机制僵化和数据不全面等弊病,导致金融风控只能做到一定程度的“未雨绸缪”,起不到真正的全面风险控制。


    而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以互联网思维来做互联网金融业务,比如P2P、消费金融等,流量至上的原则往往会带来风控的危机。缺乏多维度数据支持以及风控模型的迭代验证,互联网金融的风控步履维艰,行业坏账率居高不下。


    对于绝大多数平台、尤其是科技力量相对薄弱的金融机构来说,在反欺诈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就是单靠一家平台的风险信息收集、分析,以及依托业务系统的严密布控,显然无法杜绝欺诈风险案件向行业内其他金融机构的蔓延。根据单一的业务数据信息从根本上就没办法判定是否属于欺诈。


    而基于用户行为的大数据反欺诈服务恰好可以成为金融行业现有风控体系的强力补充。以极光大数据提供的反欺诈服务为例,这套体系以用户的行为数据为基础,从移动应用使用习惯、线下活动习惯、特定领域“互联网+”行为习惯等多个维度对用户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全面提供用户在各个维度的行为信息识别及网络分析服务,进而为金融企业的借贷行为及产品决策提供建议。


    如今新一批的大数据公司正在反金融欺诈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依托跨行业、多维度的海量数据沉淀以及强大的数据挖掘、分析和预测能力,将欺诈行为扼杀在摇篮之中。这种机制最大的价值在于可以将更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纳入到业务风控领域。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反欺诈的最终天平在哪里?


    金融平台的反欺诈和黑产军团之间的较量从未停止。要知道每一个平台面对的实际情况实际上千差万别,好的反欺诈产品时效性需保障,如何将风险量化进而让决策者清晰准确地判断出预警信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中国企业家》在报道中表示,「多年来,黑产军团和平台方有过数次短兵相接。平台方不断构筑更为完善的防御体系,升级反欺诈的甄别能力,黑产军团也以同样的速度迭代“找口子”的进攻战术,甚至双方互派卧底上演“无间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双方竟然在行业中维持着微妙的平衡状态。」


    正是在这种不断攻防的背景下,为行业提供风险控制及反欺诈服务的第三方服务商阵营得以迅速成长和壮大。成立于2011年,并一直以推送等开发者服务为业内熟知的极光,也正是看到了市场存在的巨大前景,在其海量数据下衍生出了金融反欺诈服务,并最终成为风控与反欺诈领域里的一股重要力量。


    如今在极光大数据服务平台上,反欺诈服务已经覆盖了3600万风险用户,分析超过3亿多个风险行为,并已识别出超过1700万的“羊毛党”用户群。但对金融反欺诈来说,这是集风险预防、风险防控和风险分析为一体的系统工程。要应对多变的反欺诈市场,不断更新的数据也是关键。


    要知道在这场攻防战中,平台无论成功防御多少次,只要失败一次就意味着从零开始。从这个角度来看,反欺诈最关键的一步可能还是「如何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中」。反欺诈模型必须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这些“黑产军团”并不会只在一个平台进行诈骗,他们的行为往往会呈现出跨平台的特征。想要有效的进行风险预测,可能仍然需要更为全面且持续更新的数据源。以开发者服务起家的极光大数据成立近6年来一直为市场提供稳定的开发者服务,产品覆盖了中国国内 90% 以上的移动终端,艰苦的原始数据积累阶段后是源源不断的数据更新,而其开发者服务也就像造血机一样为其金融反欺诈服务提供持续的数据活力。


    此外为了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极光大数据除了利用自有且不断更新的海量数据外还选择与各类金融伙伴合作,从他们那里获得数据,这些数据又反过来为极光勾勒客户行为标签体系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随后再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对用户行为进行分类总结,为企业风控模型输入外部因子。如今通过极光反欺诈产品对用户在移动端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该用户可能产生的逾期和违约的几率是多少,从而提前预防以及降低违约率。


    如今的数据行业正迎来越来越多的机会,极光大数据的金融反欺诈服务自然也不会例外,事实上这种对数据不断进行深度学习,也已初步具备了AI的模型。在可预见的未来里,随着数据量越来越大,结合AI会有更多想不到的东西产生。金融反欺诈,只是移动大数据掘金的开始。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kefu@2898.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2898站长资源平台( www.2898.com )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