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gif工具快手的争议与未来?
短视频gif工具快手的争议与未来?如果3亿用户的基数不变,快手可能还会有另外一幅样子吗?快手的内容结构,是偶然还是必然?
旁人对快手的疑惑,更多的争议焦点在于,快手到底如何定义“平台规则”这件事?它支持什么,鼓励什么?一件显而易见的事是,社交平台的属性、价值观会定义它的内容与结构。微博将内容限制在140字以内,由此诞生大量“段子手”,微信开发订阅号,只有“干货”才会被转发,诞生了大量有内容基因的“自媒体”,豆瓣鼓励用户给书籍和电影评分,前期用户都是文艺青年。
隐形的快手,对“平台规则”是怎么理解的?宿华也回答了这个问题:一、合法合规;二、要有包容性,只要内容是自然产生的,要去包容它的多元化;三、内容真实有趣,但不鼓励哗众取宠的行为。“可以偶尔开个小玩笑,但长期故意这样,肯定不符合平台定位——这就不是在记录生活了。”
没有对内容的刻意推荐,没有给用户贴标签,快手长成了自己独特的模样。快手似一面镜子,看着里面的大千世界,一时间众说纷纭。
而快手也正在经历一个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快速发展期。
和此相关的,还有它正在进行中的商业化。“视频瀑布流里的原生广告会是很重要的方向。电商、游戏等都在考虑。类似公司已经有很多经验了。”宿华对创业家&i黑马说。
和并不新鲜的商业模式比起来,他们前不久的一项举措可能更让人振奋:进军全球市场。
“如果说中国的老百姓有短视频的记录需求,国外的老百姓一样有。”对此,宿华也谈到几个难点,语言、习惯、资源。
目前快手已经在东南亚市场有所建树,核心技术团队在新加坡,产品在印尼和印度都在研发中。宿华称,快手会是一家一直在进化的公司。
以上种种,似乎隐含一层意思,快手也许比大众想象地要目标远大。
当下的问题是,快手能否变现成功,会实现多大规模?在变现的路上,它会否遇到问题?它的发展路径,还可能呈现怎样的形式?
国外曾火爆一时的短视频应用Vine于三年前上线,上线前就被Twitter收购。微视(由腾讯推出)、小咖秀、秒拍、美拍等也面临爆红之后的增长态势考验。在变现上,短视频平台这一领域未有成功案例。
除商业外,用户和创始人也有各自关心的东西。
快手上已有大量网红,没人会怀疑,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去思考下一步的变现方式。
而对创始人宿华来说,这第三次创业“在关键时候做了正确选择”,做对了。在回答创业家&i黑马关于“创业这么久,眼看着那么多爆款起起落落,从不发声的你们寂寞吗”这个问题时,他也只是笑笑:怎么会寂寞,每天在快手里看大千世界,挺充实挺开心的。
只是,低调已被打破,越来越多的人会开始关注快手的未来。五道口成府路口,橙色的快手logo的广告牌被高高悬挂,让路人惊讶:这个广告牌替换掉了原来的那个谁?
宿华的答案是,现在每天有几千万人要访问快手,需要大规模招人提升技术后台。得让人到了公司楼下后就会知道,虽然网上搜不到这家公司,但“我们还是一家很认真的公司的,在做事。”
更多资讯,可以访问2898站长资源平台创业-创业动态栏目:http://www.2898.com/start/cydt/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