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这回真要凉凉?副总裁离职、董事长滞留香港未归
金立这回真要凉凉?副总裁离职、董事长滞留香港未归……资金链危机爆发以来,虽然下层人员流失动荡,但是中高层的盘子似乎一直很稳。不过随着刘立荣滞留香港数月未归、副总裁俞雷宣布离职,金立这一次是否真的要凉凉?
金立副总裁俞雷宣布月底离职
10月24日,网传金立副总裁俞雷将于10月31日正式从金立离职。这个已经几乎要淡出人们视野的手机品牌因为俞雷离职的消息再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据悉,俞雷在朋友圈中发文称:他将于10月31号正式离职金立,“热爱过,努力过,遗憾过。但无悔这几年的付出。我还会继续在高科技行业,为我所热爱的事业,继续超级续航”。
从公开资料显示,俞雷曾在玛氏中国、欧莱雅中国担任过营销负责人,于2015年正式加入金立,后升任副总裁,分管品牌营销业务。而也是从他加盟开始,金立在营销方面开始探索商务精英范儿之外的年轻品牌化之路,从代言人开始请薛之谦、刘涛等能看出一些端倪。
在2017年底,金立资金链债务危机爆发,供应商集体上门挤兑讨债,并将金立告上法庭。网传因为刘立荣欠了巨额赌资而导致资金链断链,一时将金立推上风口浪尖。
俞雷离职早有迹象?
自金立资金链危机爆发后,俞雷曾在4月初两度密集发声,表现出对金立的维护,也呼吁行业善待这个处于水深火热的品牌。而这两个微博也是被行业人士和媒体转载最多的微博。
然而,在此之后,除了下旬印度发布会的消息外,俞雷在随后的几个月都没有发布有关金立手机的微博,甚至手机行业有关的消息也仅仅是在8月31号发布过一条有关微博。
作为微博的活跃用户,作为金立副总裁,这是不太正常的。
而此前刘立荣在媒体采访中透露,近年约100亿元的投入对金立的资金链造成很大影响。金立的营销费用很高,两年就花费了60多亿元,电视、视频网站、机场等,金立的广告无处不在。而这正好是俞雷掌管品牌营销的时期,是不是说这个锅是要让俞雷背呢?俞雷的离职是不是与之有些许的关系呢?
刘立荣滞留香港疑为跑路 金立债务危机难解?
债务危机爆发后,刘立荣声明,金立出现资金链问题的主要原因是2016年和2017年营销费用和投资费用投入超限,金立将引入外部投资者重组自救。刘立荣抛出3个步骤解决金立之困:“首先,引入合作伙伴,确保生产与销售,市场就有未来;第二,引入战略投资者,补充资金,增加公信力;第三,出售资产偿债,获取债权人支持。”
而刘立荣还表示,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工作已有进展,整体方案仍在谈判中。在今年7月中下旬,有消息传出金立重组或迎来重大进展,可能数日内金立将实现融资。但是随后并没有相关消息,融资重组再次搁浅。
而此前一直持乐观态度的刘立荣,被曝已经滞留香港数月未归。他在2018年初还承诺绝对不会跑路。但是,眼下却并没有及时回归以消除大家的疑虑。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金立当前涉及民事诉讼124件。其中,债权人申请了诉前财产保全的有15件。有消息称,眼下金立有价值的资产几乎都被查封,刘立荣夫妇个人资产亦被冻结。
高层开始动荡 金立要凉凉?
自金立爆发资金危机以来,不少员工陆续离职,或者被裁撤,在今年4月2日晚,金立发表声明称,对金立工业园的部分员工通过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提供“N+1”的赔偿方案;未来,金立工业园将保留50%左右的员工继续生产,保证生产线的正常运转。这是金立的自救逻辑。
虽然基层员工解散事件频传,但是金立中高层领导无一变动,稳稳地稳住大盘,这在行业内也算少见。不过随着融资问题迟迟没有进展,或许金立已经拖不起了。
但是现在俞雷的离职,是否表明这个手机品牌将彻底凉了,抑或是收购融资无望的表现呢?
事实上,这两年金立的市场拓展举步维艰。据研究机构GfK的数据,2017年金立手机在中国的销量为1494万部,排名第七,份额仅为3%。这与刘立荣在2017年初设定的在国内至少要卖3000万部的目标相比缩水了一半。而GfK的数据还显示,前五的头部梯队拿下80%的市场份额,而6-10名的第二梯队瓜分11%的市场份额。金立正是这一梯队之一。
而此前印度市场第一的金立眼下也成为了others,虽然4月26日在印度发布新品表示要重振印度雄风,但是现在的印度并非几年前那个蓝海市场,已经有小米、OV、华为等头部玩家攻城略地,苹果三星等国外品牌也虎视眈眈,要从千军万马突围何其艰难!!!
金立这个与Moto、诺基亚、爱立信同时期的品牌,曾经成功穿越了功能机到智能机两个时代,成为手机行业的老牌劲旅。但是眼下,这一道坎儿或许它很难迈过去。
2898站长资源平台网站资讯:http://www.2898.com/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