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当前位置:首页> 创业> 创业动态

“生态合伙人”计划升级:蚂蚁开放战略步入中盘

2018-08-20 14:23 来源: 站长资源平台 编辑: 等等 浏览(626)人   

  “生态合伙人”计划升级:蚂蚁开放战略步入中盘。身边有些人言必称微信小程序的样子,确实让人感受到了微信生态2B的开放动向。再结合广阔无边的2C社交触达,一切似乎无所不能。


“生态合伙人”计划升级:蚂蚁开放战略步入中盘


  但总有一些动作打破观感,让它黯然。

  这来自蚂蚁金服一项最新举动。8月15日,以“新零售 新服务”为主题的蚂蚁“开放日”落地广州。同时升级了一项战略:2018年3月落地的“蚂蚁开放生态合伙人”计划,已完成一期招募,并进入二期招募期。与一期面向三个行业(医疗、教育、出行)不同,二期将面向所有行业开放。

  “蚂蚁生态合伙人”计划?不就是上半年一项活动嘛。看去像是一场营销变革:蚂蚁面向ISV或平台服务商全面开放支付、信用、花呗、会员、AI、小程序等众多支撑能力。一期集中在医疗、教育、出行三大行业。15日公布的一期招募结果显示,14家伙伴入选。

  表面确实像一场营销变革。过去,蚂蚁与ISV的关系是,蚂蚁开放什么,后者就接受并向商家灌输、推广什么。如今双方以商户痛点、用户体验为中心,共同建构共生、共洽、共赢的合作。ISV们不但可融入自身技术与商业化能力,也能获得更多蚂蚁生态支撑,提升核心竞争力,不至于沦为搬箱子的。蚂蚁当然也能借伙伴补足短板,获得整体输出的机会,能从金融场景走向更多行业,并快速规模化复制。

  这里面似乎有许多渠道变革的案例影子。比如SAP多年前在中国落地的经典“灯塔计划”(行业标杆企业信息化示范力)、格力渠道模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小米生态链模式(生态支撑体系的输出与协同)等。但很明显,又有太多差异。

  在夸克这里,“生态合伙人计划”价值,远非营销话题。更不是为刺激微信小程序而来,它其实是蚂蚁金服一场2B的全面开放行动,能反映以下几个方面的动向:一、 蚂蚁生态体系日益完整,全面开放战略步入中盘。

  二、 “科技金融”战略定位愈加清晰,S2B2C商业模式进一步确立,局部甚至已呈现出T2B2C风格;三、 组织管理能力提升,机制活波,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进入一轮关键周期。

  这么多信号。如何理解?

  其实狠多都已非常明了。

  蚂蚁全面开放战略步入中盘

  你能看到,年初公布的“生态合伙人计划”,其实是2B世界的开放行动。至于为何强调“全面开放”,跟开放维度有关。

  蚂蚁诞生前,主要是支付层面的开放,工具属性明显。支付宝当年诞生在淘宝平台,后来出淘,本身也是大规模开放。后来以它为核心的阿里小微,开始在金融维度不断渗透,除了支付,还输出更多数据尤其信用、用户、技术等。

  蚂蚁诞生后,开放要素不断增加。尤其是2016年蚂蚁首个“开放日”之后,呈现出日益清晰的节奏。蚂蚁金服生态业务负责人敏睿表示,在定义了蚂蚁“开放平台”之后,公司在三大方向不断地夯实开放能力:

  1、基础技术能力开放。比如说AI、区块链等。蚂蚁区块链专利和专利量名列全球首位;

  2、金融级的能力开放。安全、会员能力、大数据、AI营销能力等;3、应用级别的开放平台。如芝麻信用、花呗以及刷脸支付、小程序等。

  很显然,此次“生态合伙人计划”开放的部分,主要侧重应用层面,但也兼有金融级服务,(尤其会员、大数据)以及基础的技术能力(AI)等。它几乎凝结了蚂蚁金服最为核心的能力。

  过去我们说,蚂蚁版图与场景,始于支付,超越支付。此刻夸克认为,在更大覆盖上,可以说,蚂蚁始于金融,正超越金融。后者也是蚂蚁金服开放的另一关键维度。它正在渗透更多行业,更多场景。

  这背后,既跟它的生态体系的完整性有关,也跟它的开放要素在金融等具体行业的落地探索成效有关。

  如果将过去多年以支付宝为核心的开放行动视为围棋中的边角布局(更侧重实地、稳健、安全),今日的开放行动,可以说,正在跳向中盘,走向各个行业的中央地带。蚂蚁金服已步入一个关键的开放周期,它像一支楔子,渗透在许多行业,正在更多层面产生协同、催化作用。

  值得补充一点的是,蚂蚁“生态合伙人”计划,有望重塑它与过往企管软件阵营的关系。过去不断有言论说阿里、蚂蚁会吃掉金蝶、用友们的市场,而几年来,我们看到的是,它们之间虽然有诸多竞争,但也持续产生不错的协同。这种动向也是对传统行业的尊重,能产生更多包容力,最大限度地维护过往数字转型企业的价值,尤其是蚂蚁开放的技术组合,可以防止许多投资变成沉没成本。

  战略定位与商业模式更清晰

  为什么这么说?那是因为,我们在“生态合伙人”计划中看到了蚂蚁金服的立场、价值观、节制精神。这是它聚焦、专注的一面。

  刚才说了,“生态合伙人”出台,形式上确实像营销变革。它革新了蚂蚁BD与ISV们的关系,从简单分销走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生态共赢共治共洽的路径。

  这有蚂蚁的节制。形式上,它当然可像微信小程序一样,直接面向商家开放。但许多商家没有独立技术团队,大部分缺乏技术与商业结合起来的能力。蚂蚁若放任开放,除服务同质化之外,可能会是一地鸡毛。后者却是ISV与平台服务商们的优势部分。它们大都侧重某一行业,有不错的技术与服务沉淀。只是在蚂蚁全面开放前,它们只能顺应蚂蚁BD服务,它们与蚂蚁都浪费太多资源与经验。

  “生态合伙人”计划,就是蚂蚁一场2B的生态建构计划。如此,蚂蚁商业模式再度明晰起来:走出B2C、B2B以及B2B2C模式,走向S2B2C。

  这里不展开B2C、B2B。关于B2B2C,其实就是“生态合伙人”计划之前那种BD服务背后的开放战略。第一个B当然是蚂蚁,第二个B是部分ISV、服务商以及商家。

  过去,蚂蚁一端(B)提供相对完整的服务,支付为核心场景的时期,直接开放给商家,甚至触达C端。这里面,形式上有一点包揽的意思。

  S2B2C与B2B2C的差异,一是蚂蚁一端,从过去方案模式走向积木化的敏捷响应模式,S背后有太多平台化、模块化、标准化的动向。S2B2C里的B,角色开始发生变化,它不再更多是直接接触C的商家,而容纳许多ISV与服务伙伴。后者就像阿里平台上的TP们。

  这种模式,更自然的表述,当然应是S2B2bC。中间环节的丰富,就在于蚂蚁金服让渡服务给生态伙伴,通过赋能、共享合作,产生诸多适合具体行业的解决方案。

  这不是说蚂蚁缺乏触达C端能力。它一直是云端一体模式,提供端端服务。在狭义金融服务里,它曾提供完整的方案,尤其是支付环节。2016年后,它在金融领域开始全面开放,平台参与机构大幅增加。而今,蚂蚁超越支付,超越金融,正走向更深更广的行业,它急需更多专业的伙伴加持。没有它们,蚂蚁不可能服务好更多小型商家与C端。

  这也是蚂蚁从初创时期的金融科技走向“科技金融”的背景。老实说,当2016年蚂蚁明确强调自身Techfin的定位后,我们已经预感到它将落实大规模开放。因为,科技具有更强大的穿透力,能渗透更多行业。

  这既是蚂蚁品类、场景的扩充,愿景与视野的扩大,也是它回归初心、聚焦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取向。

  金融科技背景下的蚂蚁,只是金融的附庸。科技金融下的蚂蚁,金融只是它的关键场景之一。而它的底层世界,是技术、数据为驱动的力量。当然,就平台服务来说,蚂蚁是一家技术与商业有机融合的互联网平台。

  刚才我们提到,蚂蚁局部甚至已呈现出T2B2C风格。T2B2C是个新概念,普华永道最新报告里首次提出。这里的T,当然更多侧重科技与智慧的要素,它强调的是技术的价值。

  我们能看到,若只从生态合伙人计划开放要素的形态看,无论是支付还是通过支付沉淀的各种服务,都是软件形态的互联网服务。蚂蚁确实是一家技术公司。

  之前,我们说阿里是一家技术公司,其中支付宝就是其中核心的组成部分。阿里的技术气质,当初就更多隐含在支付宝身上。

  不过,强调技术,不等于说蚂蚁是一家“技术主义”的公司。纯技术从来不是阿里、蚂蚁的价值取向,利用各种技术解决现实问题、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服务好更多民众,才是它的初衷。这里面,商业要素与技术要素之间从来就是有机的结合。这也是阿里胜过本地乃至全球其他许多公司的优势部分。

  组织管理、公司治理

  如何解释这一面?其实,它仍然与蚂蚁全面开放有关。

  蚂蚁始于支付,超越支付;始于金融,超越金融。这里面有蚂蚁内部组织的开放与共享,以及业务版图之间的全面协同。跟阿里集团过去一段一样,这背后是机制的创新、组织管理的创新,它也伴随着一个集团公司治理结构能力的提升。


“生态合伙人”计划升级:蚂蚁开放战略步入中盘


  “生态合伙人计划”,与其说是面向ISV与服务商的平台共治,毋宁说也是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因为,它涉及到几乎全部业务板块的高度协同。

  我记得逍遥子上任阿里CEO时,曾对“协同”一词表达过不同的意见。因为,那个周期,“协同”一度被视为内部捣糨糊、缺乏集约性、官僚症状的符号。

  而今日的阿里集团以及此刻的蚂蚁金服,诸多变革,已大幅消除了3年前的大企业病症状。全面开放,所有要素不是平行开放,而是高度协同、积木化、敏捷响应的结构。背后有组织管理的革新。

  当然,实现这一目标,仅仅靠制度与治理远远不够。它的底层是技术与数据的世界,数据、用户、会员贯通,技术围绕客户、用户的诉求,不断产生丰富的组合,这里面有高度平台化、集约化的趋势。它与外在的制度、组织结构、商业要素一起,促成了一个庞大组织的效能提升。

  这一点,是蚂蚁金服两年来给予我的最大感受。我们在阿里集团身上,也看到了这一幕。

  我想,这背后,应该跟整个阿里集团战略统一与落地有关。它当然也是文化与价值观再度统一。

  蚂蚁金服既是阿里集团“五新”战略的关键部分,尤其是“新金融”。同时它也是新零售、新技术、新能源的核心构成部分。

  美国经济学家、复杂性经济学奠基人布莱恩.阿瑟的《技术的本质》一书,辨析了技术诞生与演变于商业社会的价值。他强调说,复杂经济学视野中,新的商业模式背后,都有技术组合力量的价值。而“技术组合”,也是一种“技术体”,它是一种颠覆性力量。

  在夸克眼中,蚂蚁金服的开放之旅,其实就是科技金融视野中的全新的技术组合力量。过去几年,它局部改变甚至颠覆了许多金融服务的形态,未来它有望在诸多行业重塑出全新的商业模式。

  写到这里,基本可以了结我们对“生态合伙人计划”动向的理解。不过,夸克还是要再度补充两点:

  一是竞争维度。

  “生态合伙人计划”,其实也有蚂蚁破除微信生态的价值。微信胜在广泛的链接,尤其人与人,人与各种碎片化的服务。它的支付环节也受益于此。财付通能在短短几年超越支付宝交易笔数,确实有它的生态价值。

  但我们也多次说过,微信的强大链接力的另一面,却是它无法在细分行业精耕细作。这不是庸俗辩证法。微信无论在金融科技的维度,还是科技金融的维度,乃至整个开放的视野,都难以匹敌蚂蚁的世界。

  微信小程序备受称赞,但微信基因决定了,它不是一种真正的开放平台。同时,它也将“继承”微信缺乏纵深服务的缺憾。

  对于过去两年微信生态与蚂蚁生态的开放之旅,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它们事实上已经形成错位竞争。在我们看来,蚂蚁不但视野更为开阔,落地亦更深。

  当社交风潮进一步褪色或者遭遇革新,无论是金融科技或科技金融维度,抑或是视野与未来发展空间,微信可能都会遭遇挑战。

  二是全面开放战略之于蚂蚁金服估值及潜在IPO的价值。

  刚才说了,蚂蚁全面开放战略已经步入中盘,正跳向诸多行业的中央地带。一切将会狭路相逢,短兵相接。这里不是战争,而是边界、交叉地带的商业创新。蚂蚁的赋能,将在未来几年呈现出更大的价值。

  它有利于让外界尤其投资人看到一只蚂蚁的愿景与视野。

  而更具有的部分,则是足以影响蚂蚁估值的战略定位与商业模式。我们认为,“生态伙伴合伙人”之类的计划,正是蚂蚁“科技金融”战略定位与S2B2CS商业模式的进一步确立与明晰。

  这有利于投资人从技术、数据、商业化交融的视角观察这家公司。它确实是一家技术与数据驱动,技术与商业有机融合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在这一维度上,它有望获得更有利的估值。上半年一次融资后,它的估值已达1500亿美元,属于全球最大的所谓“独角兽”。

  不过,就像布莱恩.阿瑟对“技术组合”、商业模式、复杂经济体的论证一样,夸克认为,属于蚂蚁金服的荣耀,还远没有到来。未来是一个泛金融的时代,在许多层面,蚂蚁可能都不逊于阿里集团的商业价值。


    2898站长资源平台网站资讯:http://www.2898.com/news/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kefu@2898.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2898站长资源平台( www.2898.com )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