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App里都能看到短视频,但想过它的版权问题吗?
越来越多的App里都能看到短视频,但你想过它的版权问题吗?同样是数字内容,短视频内容面临的版权问题比音乐内容麻烦很多。“让使用正版成为一种信仰”。5月16号,“即视”中国短视频版权价值榜颁奖礼的现场,工作人员身着黑色T恤,这句话就印在T恤的正中央。
这个“正版”指的是短视频内容。
毋庸置疑,短视频内容很火。打开手机,很多看起来跟短视频没有关系的应用里都出现了短视频内容。比如你可以在百度中看到短视频新闻,在腾讯新闻中看到音乐MV,在网易云音乐中看到电影片段……
越来越多的App内出现短视频内容,但有一个事情你思考过吗,这些短视频是否会涉及版权的问题?
在文学艺术类型的数字作品中,短视频面临的版权问题比其他任何形式的内容都更严峻。拿音乐领域来说,腾讯、虾米、网易云音乐三大巨头争来争去,最后两两合作,握手言和,版权大战暂时告一段落。前段时间网易云音乐因为操作不当导致周杰伦音乐全部下架,也让人感慨,音乐版权这事要严肃起来,后果很严重。
但是在短视频领域,版权问题的解决步骤比音乐慢了几步。
“短视频领域可能没有发生那么多的司法纠纷,因为现阶段还是在靠传播和流量变现,这个时候还没有太多人去关注短视频的权属问题。”来自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担任数字作品版权登记部主任的张建东在演讲中介绍到。
短视频版权面临的问题,首先是很多用户对正版内容的意识不够到位。
《2017中国网络视听研究发展报告》显示,对于付费视频内容,用户不愿意付费的原因中,有45.4%的用户是因为“可以找到免费视频资源”,有44.2%的用户“可以找到免费的节目资源”。
尽管免费资源不一定是盗版资源,但是可以看出来,对大部分用户来说,为了版权而付费,显然还没有形成习惯。
对消费者来说,版权意识是根本的问题,但是对内容生产者来说,在版权上面对的问题当然就是盗版。
2016年以来,短视频内容发展迅猛。整个行业最初几年的野蛮生长,给了很多内容创作者机会,但是也让投机者有机可乘,这个机会就是短视频的版权。
在别人的视频水印上加盖自己的水印,再上传到自己的账号;拿过现成的视频素材重新编辑拼剪,改造成一部“新”的作品;把一部电影的片段挑选出来,“浓缩”成三五分钟的短视频……类似的做法层出不穷。
“我产生一种错觉,我们应该感谢小偷手下留情。”梨视频副总编辑张巍调侃道,有些人偷盗梨视频会保留原视频的logo,有的人就会减掉。对于保留了logo的人,张巍开玩笑说:“这种形式保留了片头、片尾和logo,扩大了我们的影响力,我觉得我们应该感谢他们。”
“但是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觉,因为这是对你的一种侵权。”玩笑过后,张巍补充说道。
今年3月16日,广电总局一纸令下,明确提出“不得截取若干节目片段拼接成新节目播出”,一周后,广电总局再次下发文件,“坚决禁止非法抓取、剪拼改编视听节目的行为”。紧接着微博做出回应,关闭了436个账号,禁言66个账号30天。
这两次通知,对那些靠搬运、剪辑正版视频获取商业利益的博主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整顿。
网络视频的版权问题,张建东认为在平台、内容生产者集成方、企业用户和政府部门四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的问题。平台方权属确认不清,内容生产者集成方维权成本高,企业用户缺乏权属清晰的版权获取来源,政府部门内容治理手段滞后,这些都成为了网络视频版权问题解决路上的绊脚石。
问题明确了,具体怎么做才能保护短视频的版权呢?最重要的额问题就是确认短视频的版权。简单来说,就是先确定一部短视频的所有权是属于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提出了DCI体系。
DCI是DigitalCopyright Identifier的缩写,意思是数字版权唯一标识符,也可以说是用于唯一标识数字作品版权的一组字符。
在DCI体系内,创作者可以对数字作品进行版权登记,登记成功之后会给予创作者对应的版权登记证书。证书内容包括包括作品名称、作品类别、作者姓名、着作权人姓名或名称、作品创作完成时间等信息。
去年2月份,界面新闻旗下的箭厂视频拿到了中国第一份短视频的国家版权登记证书。
在即视网站的短视频作品列表中,可以看到部分视频的右上角有一个蓝底C字标志,这个标志就是DCI体系的标志,意味着这部作品已经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登记成功。目前即视已经有20000多条短视频内容完成了DCI登记,并且现在除了视频内容,图文和音频内容也可以进行DCI登记。
确认作品所有权归属虽然只是短视频内容保护的第一步,但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当越来越多的短视频创作者都可以将自己的原创作品进行版权登记,当每一部短视频作品都拥有专属于自己的标识时,短视频行业才能算是度过了野蛮生长的时代。
2898站长资源平台网站排行榜:http://www.2898.com/ranklist.htm